純電動車,近年來的受關注度程度可謂是越來越高,除了國內(nèi)廠商不斷推出新車型之外,不少國外廠商似乎也有意插足這一新興市場。這不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下文簡稱:smart電動版)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從實際感受來說,該車的駕駛品質(zhì),特別是動力輸出、駕駛感覺以及靜音性方面都比榮威E50出色不少,而且作為一臺原裝進口車其23.5萬元的定價也還算能接受(榮威E50指導價23.49萬元),但同樣由于原裝進口的身份,它無法享受國家對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給予的現(xiàn)金補貼和免費車牌等政策,因此市場定位比較尷尬,小眾車的命運肯定是逃不了了,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用一種好奇的眼光來審視它?;蛟S今天的“小眾”就是明天的“主流”也不無可能。
外觀介紹:與汽油版smart fortwo差異甚微,僅配色不同
smart fortwo的外觀造型,我想不用多做介紹了吧,用“過目不忘”這四個字來形容絕對合適。在國內(nèi)路上,能見到的尺寸最小的車,除了它,就沒有別的了(老年代步車除外)。其不到2.7米的車長甚至比不少緊湊型車的軸距都短。
smart電動版的外觀造型與汽油版車型保持了高度一致,除了它獨特的“白+綠”車身配色以及電源插座標志外,再無其它差異。
9輻15英寸的白色漆面鋁合金輪圈雖然造型簡約,但與整車風格倒是挺般配的,視覺效果很和諧。搭配的都是韓國產(chǎn)的錦湖ECSTA翼馳達KM11輪胎,在錦湖輪胎中屬于中高端產(chǎn)品。其中前胎的規(guī)格為155/60 R15,后胎為175/55 R15。大家別看這輪胎尺寸不大,但由于產(chǎn)品規(guī)格比較稀有,價格可不便宜。前胎市場價格大約580元/條,后胎為650元/條。
內(nèi)飾介紹:整體造型沒變,細節(jié)處增加綠色點綴
smart電動版的內(nèi)飾與汽油版也保持了高度的統(tǒng)一,該車的整體配置水平與1.0 MHD硬頂激情版基本相當。諸如半真皮座椅、全景玻璃頂、電動調(diào)節(jié)外后視鏡、自動大燈、真皮方向盤以及帶導航功能的阿爾派多媒體一體機等都一應俱全。
三輻式的方向盤尺寸小巧,造型運動,上方的多功能按鍵用于控制定速巡航功能。其背后的“換擋撥片”實則是電量回收撥片,以便駕駛者在行車時可以手動加強或減緩電量回收的力度。
中控臺頂部的兩個小儀表分別為電池電量(左)和電量輸出/回收表。同時為了彰顯該車作為“電動車”的特殊身份,其儀表盤外圈都采用了綠色高亮漆面點綴,與外觀的安全車體結(jié)構部分的顏色形成統(tǒng)一。
該車裝備的阿爾派多媒體系統(tǒng)無論從品牌檔次、產(chǎn)品功能上來說都沒有任何問題,收音機、CD/DVD播放、AUX、USB接口以及GPS導航等功能一個不少,屏幕的顯示效果與易用性也完美沒問題,就是這面板造型設計有點不講究,與整車風格不是很搭調(diào)。
在海外版車型上隨車附帶的可用于車輛定位并查詢周邊充電設備的iPhone手機在國內(nèi)不見了蹤影,廠商給出的解釋是該功能目前在國內(nèi)無法實現(xiàn),原因是國內(nèi)暫時沒有適合該車使用的公共充電樁。
smart電動版官方公布的后備廂容積為220-340L,與汽車版車型完全一樣,在不放倒副駕駛座椅的情況下,其后備廂容積為220L,造型比較規(guī)整,就日常市區(qū)上下班開或者是跑跑超市足夠了。
如果需要裝備大件行李的話,可將副駕駛座椅椅背向前完全傾倒,此時能獲得1530mm的最長縱深,滿足偶爾的載貨需求應該也沒太大問題,唯一的遺憾就是此時只能坐一個人了。至于車內(nèi)儲物空間方面的表現(xiàn),smart電動版與汽油版車型相比并無任何變化,想了解的朋友請點擊查看體驗文章。
動力系統(tǒng):最大功率55千瓦(74.8馬力)/最大扭矩130?!っ?/strong>
在后備廂隔板的下方,是smart電動版的動力來源。一臺最大輸出功率55千瓦(74.8馬力),最大扭矩130牛·米的輕型磁電機,配以17.6千瓦時(度)的鋰電池。廠商公布的該車0-60km/h加速時間為4.8秒,0-100km/h為11.5秒。最高時速為125km/h,理論巡航里程為145km。
雖然從功率、扭矩與電池容量等數(shù)據(jù)來看,smart電動版的成績單都不如榮威E50來的漂亮,但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成績比榮威E50好了不少,而且實際駕駛感受也是如此。而且在續(xù)航里程的數(shù)據(jù)公布上,smart提供的是綜合工況為145km,而榮威E50提供的數(shù)據(jù)是60km/h等速工況為180km,我們覺得前者更具參考價值。
■ 駕駛感受:加速順暢、80km/h以下提速表現(xiàn)不錯,懸架太硬影響舒適性
啟動“車輛”,掛入“D擋”,輕踩“油門”,smart電動版就悄無聲息的啟動了。在中低車速下,smart電動版的動力表現(xiàn)非常不錯,“油門”響應很順暢、很線性,加速力度也非常不錯。在市區(qū)行駛,提速超車都毫不費力。急加速時甚至還能提供比較不錯的瞬間推背感。
它開著的那種感覺,特別是平順性和加速能力要比汽油版的smart好了不是一星半點。與榮威E50比,它的動力輸出更為線性,沒有那種初段一點就竄但后勁不足的情況。同時,在中低車速下,電動機的噪音控制做得也比榮威E50更出色,50km/h正常行駛,車內(nèi)幾乎聽不到電動機所特有的高頻噪音,而且在每次收放“油門”的時候也聽不到擾人的“嗒嗒嗒”的響聲。就動力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來評判,如果榮威E50稱得上是國內(nèi)自主品牌純電動車代表車型,我給80分的話,smart電動版的表現(xiàn)我給90分。至于還有10分扣在哪里,我覺得5分是該車急加速時電動機噪音還有點大,另外5分則是100km/h之后的再加速能力較差。
隨著速度的提升,大概過了100km/h之后,該車的再加速能力開始有了明顯退步,雖然此時車速還能持續(xù)攀升,但感覺與之前已經(jīng)完全不在一個狀態(tài)上了,基本上就是慢慢悠著上去了。因此,當你駕駛smart電動版超過100km/h以后,我就不建議大家貿(mào)貿(mào)然的超車了。至于廠商公布的125km/h最高時速,由于此時試駕區(qū)域在上海市內(nèi),出于安全考慮,我們并沒有嘗試。
說完了動力表現(xiàn),smart電動版的“油門”和剎車腳感不得不提,首先是“油門”踏板特別硬,但感覺還能接受,與傳統(tǒng)奔馳轎車差不多。而相比之下,它的剎車踏板硬得更夸張,就猶如踩石頭一樣。加上剎車踏板設計得比“油門”踏板還更高一些,每次踩踏時腳腕的移動幅度都要比開傳統(tǒng)轎車更大,開不了多久就會覺得腳特別累。
懸架表現(xiàn),也是開smart需要特別適應的地方,阻尼調(diào)校得特別硬,路感傳遞異常直接,駕駛者在車內(nèi)會感覺特別的顛。如果以30-40km/h的車速過減速帶時,你甚至會有種從座椅上被彈起來的感覺??傊_起來真的與“舒適”兩字沒什么關系。當然,懸架硬對smart來說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過彎支撐性不錯,雖然這車又小又高,但在過彎時給人的信心很足,側(cè)傾很小。
充電介紹:充電盒8800元/慢充6-7個小時,國內(nèi)暫無快充設備
最后再來說說充電,首先該車目前在國內(nèi)只能使用有KEBA公司生產(chǎn)的KeContact P20型號的充電盒進行充電,充電盒的價格為8800元/個,這錢并不包含在車價內(nèi),需要車主自費購買,而且在買了充電盒之后,安裝仍需要額外收費,根據(jù)你提供的安裝區(qū)域不同,價格也會有較大差異,據(jù)4S店介紹最便宜的大概2000元左右,貴的超過5000元。
總之,完成一個充電盒的安裝,其費用最少也要過萬了。由于目前國內(nèi)只提供慢充一種方案(220V ,16A),完全充滿一次電大約需要6-7個小時。至于快速充電設備,目前國內(nèi)市場并無提供,而且據(jù)經(jīng)銷商表示在短期內(nèi)也不會有,原因是因為這車銷量實在太少了,而建快充樁的成本太高。至于使用成本,smart電動版的百公里所需電費大約8-9元左右,大約是汽油版車型的1/6,但考慮到它23.5萬元的車價比汽油版貴了將近10萬元(1.0 MHD 硬頂激情版指導價13.8萬元),想從使用成本上省回這錢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真把這車開個20-30萬公里,那算你狠!
編輯點評:
作為一款原裝進口的純電動車,smart電動版23.5萬元的指導價看似的確不算很貴,因為榮威E50指導價高達23.49萬元。與之相比,smart電動版的動力表現(xiàn)、平順性和噪音控制等方面做得都更為出色,同時還有著原裝進口的身份以及更強的品牌力,一切看著都是這么美好。
不過也就是由于它原裝進口的身份,該車在國內(nèi)既不能享受國家對于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給予的現(xiàn)金補貼,又不能享受上海、北京等限牌的城市享受免費車牌或優(yōu)先中標的扶持政策。因此與榮威E50這類自主品牌對手相比,smart電動版的處境比較尷尬。對此,廠商人員也表示,他們并沒有對smart電動車的銷量抱太期望,引入這款車型更多的目的是提升smart品牌在中國的整體形象,同時也是布局和試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第一步。
關于銷量和購車客戶群的問題,我們也采訪了上海地區(qū)smart電動車的首批經(jīng)銷商,據(jù)他們介紹,該車的銷售表現(xiàn)超過了此前的預期,從去年年底上市至今已賣出了不少(具體數(shù)字不肯透露),從到店客戶的反饋信息來看,大家對23.5萬元的售價基本可以接受,但對不能免費獲得滬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車的市場表現(xiàn)。目前的購車人群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完全不差錢的客戶,買這車主要是出于新鮮和好玩,同時也是對smart以及奔馳品牌的信任和推崇。第二類客戶比較特殊,一般是科研機構、各大高校和部分競品廠商,他們買這車主要是做實驗和研究。而對于普通消費者,從實用性、充電的便利性、性價比以及政策扶植力度等多方面來看,我暫時不推薦大家購買這車。
來源:汽車之家
作者:盛元珺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carnews/pingce/2987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