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當前各種汽車“黑科技”的出現,特別是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fā),無一不是為了賦予消費者更智能、更安全、更個性化的駕乘體驗。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未來智能汽車占據市場主流的時代,汽車將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交通工具,而將演變成大型的智能移動終端,可以賦予駕乘者更多的自由在車內實施除“駕駛車輛”以外的其他行為,像看視頻、瀏覽網頁、睡覺或工作等,甚至化身“私人助理”主動為駕乘者提供服務,這在很多企業(yè)對下一代智能汽車的設想中都有體現。
例如在2017 上海車展上,延鋒展示的YF17創(chuàng)新展車,就設計了駕駛、家庭、會面、獨享四種不同的模式,用于滿足用戶不同使用需求和場景。同年法蘭克福車展期間,奧迪發(fā)布的全新自動駕駛概念車Aicon,也為用戶提供了很多新的用車場景,如在車內觀看電影、進行電話會議等。此外,諸如寶馬、現代汽車、博世、哈曼等企業(yè),也都在進行類似的前瞻性布局,基于各種創(chuàng)新技術的運用,尤其對座艙的重新布局,不斷擴充汽車的使用場景。
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也在研發(fā)這樣的創(chuàng)新駕艙,并在日前于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8 CES上,正式向公眾展示了該公司面向未來智能汽車的“未來座艙”。據悉,佛吉亞展示的這款“未來座艙”基于通用型架構和智能系統(tǒng)打造,成功實現車內電子系統(tǒng)、智能界面、顯示器和人機交互系統(tǒng)的無縫整合,大大提升了座艙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互聯性,讓駕乘人員更安全地駕駛車輛,在特定的駕駛模式下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享受愜意的休閑活動成為可能。
從被動執(zhí)行到主動服務 因聯接而智能
在佛吉亞看來,當前汽車自動化和網聯化的快速發(fā)展,正賦予下一代汽車越來越高的主動性和適應性,以及智能化水平,使駕乘者之于汽車,不再是唯一的“主宰者”,車輛自己也可以控制自己。不僅如此,通過車內各種各樣的電子化設備,車輛還能夠為車上的每一位駕乘者服務,給大家營造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駕乘環(huán)境。這些過去只能通過概念描述的場景,在佛吉亞的“未來座艙”中已然成為現實。
基于對座椅和內飾的獨特定位理念,佛吉亞在“未來座艙”中集成了個性化歡迎系統(tǒng)、優(yōu)質的音響設備、新一代車載互聯界面“智能控制單元”、適應性儀表板、全新的座椅骨架概念“先進的多樣化結構”、第二代智能座椅Active Wellness 2.0?和聲控系統(tǒng)等多項不同的技術,讓人與車、車與設備之間無縫聯結,從用戶上車開始就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
在用戶上車前,只要對用戶的個人資料、喜好等信息進行錄制,并上傳至云端進行保存,再與駕駛艙進行互聯,座艙系統(tǒng)就會通過分析用戶的“大數據”,對燈光、音頻、座椅等進行個性化處理,營造符合用戶習慣或者偏好的座艙環(huán)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音響設備,在此次展示的“未來座艙”里,佛吉亞整合了高級軟件運算法則,并創(chuàng)造了兩個獨立的聲音隔層,讓車內每一位乘員都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或接聽電話,而不受串音干擾。此外,佛吉亞的音響系統(tǒng)不需要和揚聲器連接,而是直接從整個車內全方位出聲,大大提升了座艙的設計自由度,同時減少音響設備的裝載空間和重量。
上車后,座艙內佛吉亞的第二代智能座椅Active Wellness 2.0?,則將用戶的舒適性和便利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該座椅搭載了佛吉亞創(chuàng)新的Active Wellness Express交互型座椅面套,通過內嵌的多個傳感器,同時配合儀表盤上的攝像頭,可對用戶的各項生理數據進行收集,如心率、心率異常、呼吸頻率等,然后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數字應用程序及時更新,進而判斷用戶的身體狀況,并提出適合的治療方案,以幫助駕駛員隨時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
例如,當座椅系統(tǒng)監(jiān)測到駕駛員存在疲勞、暈車等現象時,會迅速作出反應,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包括自動調整座椅姿勢、自動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空氣流通、針對性的加熱療法舒緩背痛和肌肉疼痛、調整燈光和音效等,助力駕駛員重新專注于駕駛,增強行車安全性。
不僅如此,Active Wellness 2.0?還可以對駕駛員的駕駛習慣與偏好進行記憶,進而預測駕駛員在什么樣的生理條件下、某個時間段、某種路況以及半自動駕駛或是全自動駕駛模式中,可以獲得最舒適的駕駛狀態(tài),盡可能確保用戶每時每刻都能享受到最理想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佛吉亞Active Wellness?最初于2016年正式面世,并于2017年上海車展推出升級版Active Wellness 2.0?,升級版座椅可監(jiān)測十余種駕駛員數據,多方面監(jiān)控駕駛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保證行車安全。
而除了全方位的人車互聯,佛吉亞的“未來座艙”內還搭載了自行研發(fā)的新一代車載互聯界面 “智能控制單元”。據悉,該界面主要用于車輛和智能手機的互聯,讓用戶利用手機調控顯示器、聲音、座椅位置、車內溫度等成為可能,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只能通過車上的物理按鈕或者中控屏進行調節(jié)。特別在某些特殊的用車場景,這一功能格外實用。
瞄準用戶基本需求 為自動駕駛賦能
自2017年7月,奧迪發(fā)布有“全球首款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量產車”之稱的新一代A8,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把自動駕駛汽車商業(yè)化應用提上日程。據知名研究機構HIS Markit的最新預測,伴隨著自動駕駛量產大潮漸進,到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到2040年全球將有超過33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銷售,自動駕駛已然步入了量產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佛吉亞布局未來的戰(zhàn)略產品,“未來座艙”在彰顯極致的駕乘體驗之余,也具備了很多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未來座艙”中,佛吉亞依托在機械電子、動力學及設計領域的專長,推出了創(chuàng)新的 “適應性儀表板”概念。當車輛處于人工駕駛狀態(tài)時,顯示屏會作為一個提供行車信息和安全信號的駕駛部件,或者作為中控屏進行導航和媒體操作,來滿足駕駛員的不同需求。而當車輛從駕駛員駕駛模式轉為自動駕駛模式時,顯示屏會自動從駕駛員一側滑到中央位置,變成全車乘員均可觀看的大型娛樂屏幕,而車輛則變身休息娛樂空間,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
由此也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當車輛可以自動駕駛之后,用戶在車內自由地開展的活動更多了,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在車內的坐姿將不再只有面朝前方筆直坐穩(wěn)這一個,而是會有很多不同的“姿勢”,屆時將如何保證用戶在不同“姿勢”下的用車安全?
佛吉亞認為,自動駕駛時代需要對汽車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做出新的解決方案,更具體一點就是,未來汽車的安全應以座位系統(tǒng)的駕駛員位置為中心?;谶@一理念,佛吉亞攜手合作伙伴采埃孚共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座椅骨架概念——“先進的多樣化結構”(AVS),該理念在“未來座艙”中也有體現。
具體來看,“先進的多樣化結構”主要是依托智能動力學,讓駕駛者輕松實現座椅的傾斜、提升、調節(jié)、旋轉,以及快速平順地復原成面直坐的駕駛姿態(tài),為座椅上處于不同坐姿的駕駛者提供保護。安全方面,座椅將預防性安全技術與自動緊急返回安全位置整合為一體,同時還搭載了安全帶和安全帶伸縮裝置,使得安全帶在不同的乘坐姿勢下,均可發(fā)揮出最佳效果。
該結構另一個獨到之處是座椅靠背被分隔成兩部分,其中組合式的“靠背上方調節(jié)”(UBA)模塊提供必要的支撐,確保座椅傾斜時駕駛者的舒適性,且UBA模塊在駕駛者和乘客的座椅外緣處均加裝了安全氣囊,可以在發(fā)生事故時保護車內乘員;而靠背上方的長度、頭枕和頸部支撐的高度則為電動調節(jié)。
此外,“未來座艙”中佛吉亞基于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集成聲控系統(tǒng),以實現導航、信息娛樂及調整座椅舒適度的功能,把駕駛員的雙手充分“解放”,也有助于更好地實現自動駕駛。依托這項技術,未來用戶無須動手指,就可以通過語音設置導航、預定電影票、打電話或按摩,讓汽車和移動世界更好地連接。且該系統(tǒng)還具有開放性和擴展性,可隨著消費電子產品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行更新,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多媒體服務。
可以說,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水平不斷提升,賦予汽車越來越多的“自主”能力,汽車內部空間也在隨之發(fā)生改變,由過去一切以“保證駕駛員注意力在開車上”變得越來越重視駕駛體驗。在未來,車可以自己開,駕駛員不在需要隨時關注汽車行駛狀態(tài),而是會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享受汽車生活,就像佛吉亞“智享車上生活” 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所關注的,佛吉亞一直在為此努力著,通過各種各樣的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汽車產業(yè)變革,滿足用戶更深層次的用車需求,重塑出行體驗!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熊薇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shichang/6135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