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
  3. 企業(yè)
  4. 車圈正在“飯圈”化

車圈正在“飯圈”化

汽車公社

“維權的時候叫得比誰聲音都大,現在反過來說不要打擾。以后問界車主的維權,一律不支持?!?/span>

 

 

4月30日,當所謂“山西運城車禍”的死者家屬“三個沐沐”,在其微博個人主頁上表達了“逝者已安!希望大家忽略或刪除網上種種不實報道和內容,也希望大家不要再打擾我和我的家人”的態(tài)度之后,在互聯網另一頭的zhihu社區(qū)相關問題下,上面這個回答獲得了超過2.5K的點贊。

 

 

但真的從此對問界車主的維權就“一律不支持”了嗎?

 

實際上,真正對求助車主們的“支持”,可能從來也不曾有過。然而但凡有了事端,各方卻從不會放過。畢竟在最近兩年間,國內車圈正在經歷一場劇變——從往日那種講技術、搞測評、比價格的,然后基于前述來進行營銷以及推廣的氛圍和體系,以驚人的速度向著“飯圈”化飛速滑落而下。

 

而既然都“飯圈”化了,那么事情也就明擺著了。無關路人的維權訴求,當然是能夠置若罔聞的,然而有人維權這件事本身,卻是能大加利用的。畢竟在“飯圈”諸多令人反感的“文化”中,“毒唯”可是最具標志性的存在。

 

這也就是為什么,一起發(fā)生在無雨、無霧,不涉及彎道情況下的高速上追尾一個工作車——就這么個交警來現場認定,追尾車必然要扣三分罰二百,打官司都翻不了盤的事故,卻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那么大的波瀾。

 

 

說白了,事情到底如何不重要,死者以及其家屬的權益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本身,可以被用來掀起一波武器化的流量。

 

至于被接連證偽的“打不開車門”“氣囊沒有張開”,到標準含糊不清的“過度營銷”問題的指控,這種無限的、全細節(jié)的、無死角的飽和式質疑,也不過是此類事件中的標配而已。而其針對的目標,實際也并非本次事件中,制造和生產了那臺肇事問界M7的賽力斯汽車。而是位于其背后的,名為華為的那個身影。

 

延續(xù)自手機圈的“愛”

 

“我跟你們說,我這里賣保時捷的,沒有小米SU7的?!?/span>

 

直播間里,妝容精致的女主播,以極大的自制力進行著表情管理,用盡量溫柔的聲音說出了上面這句。同時,她扯下一截玻璃膠,將一張臨時制作的,寫著“這是保時捷”的紙招黏到了自己的衣服上。而此時,直播間的留言欄里,還有人在不斷刷著諸如“山寨車,盜版小米SU7的”“A u OK”等內容。

 

 

在另一邊的紅旗汽車直播間里,情況則更加嚴重,留言欄里開始有人赤裸裸地開黃腔進行語言騷擾。紅衣白裙的女主播,縱然以最大的職業(yè)精神保持著克制,最后還是被氣到五官扭曲。

 

 

上面這幕,發(fā)生在4月初,小米SU7剛剛宣布上市那會兒。但更大的風波,則是在月底發(fā)生的。

 

3月28日,隨著“雷斯克”如同擠牙膏般地,在發(fā)布會上折騰兩個小時后,才將SU7的售價公之于眾之后,上面這樣的景象,開始在簡中互聯網各大汽車品牌的銷售直播間內蔓延。

 

 

“和‘天災軍團’失控暴走似的……”筆者的一位朋友,十幾年的魔獸世界老玩家,這樣吐槽道。

 

那么,小米管不管自家的粉絲呢?

 

答案是,“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責他人”。比如小米的李肖爽在3月31日就發(fā)微博借著說明另一件事的機會宣稱——

 

不少假借米粉名義攪動輿論的現象背后,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一直在挑弄是非。同時,我們還發(fā)現,有人在公然向KOL派發(fā)抹黑小米SU7的商單。這些行為,實在令人不齒。我們已初步掌握部分證據,將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

 

 

話雖然說得不算全錯,比如上面提到的“山寨車,盜版小米SU7的”“A u OK”等內容,明擺著便是“樂子人”這種簡中社區(qū)網絡閑散人員的手筆。甚至也不排除確實有競品企業(yè)在借機上眼藥。但任誰也沒法否認,那段時間里,確實活躍著大量的“米粉”在到處瞎胡鬧惹是生非這個事實吧?

 

然而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官方答案必須得是——問就是“沒有”,提那就“全都是冒充”。只不過,縱然這種表態(tài)充滿了企業(yè)官方回復的形式化與公式化,但結合實情而言,確實并非是在狡辯。

 

因為就在之前的半年多時間里,隨著問界新M7的發(fā)售以及M9的上市,類似的畫面也曾經出現在各汽車品牌直播間內。只不過,當時刷屏的內容,大多是“遙遙領先”四個大字。至于去年底到今年初,曾經喧囂一時的“柯潔嫌M9貴”事件,想必多數人都還留有那么點印象。

 

 

無論是去年末今年初的“遙遙領先”爆版,還是不久之前的“A u OK”刷屏,其中各自有多少是真正的“花粉”和“米粉”在攪合,又有幾成的比例是其各自在搞反串黑,甚至最后還有多少是不持明確立場的網絡樂子人在跟風瞎搞,這個問題雖然耐人尋味,但卻著實無從厘清了。

 

然而其中有一點還是非常明確的。彼時,柯潔最終沒能撐住圍攻,繼三年前宣布退出微博以后,再次宣布其B站賬號不再發(fā)表私人動態(tài),將專注于圍棋事業(yè)。而縱觀當時圍攻柯潔的群體,其“遙遙領先”的濃度之高,已經到了任何講理的人都無法否認的地步。

 

顯然,身為“花粉”當然也可以喜歡圍棋,成為柯潔的愛豆。但所有愛好,卻架不住人家有真正的“本命”。所以即便柯潔貴為堂堂的圍棋國手,卻也不能自由發(fā)表任何哪怕疑似是貶損“本命”的個人意見!

 

 

所以,讓我們回到本文最初提及的車禍話題上,這些事情之所以會有現在的“十五”,純粹是因為當初做過“初一”。而究竟是誰做出了第一個“初一”這個問題……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了。

 

“獨走”的“粉圈”

 

大抵上,若是用最為簡單粗暴地細分,目前國內汽車界的“飯圈”,可以理解為嫁接自消費電子行業(yè)。隨著華為以及小米通過各自的路徑進軍汽車產業(yè),各自原本在消費電子領域互懟的飯圈成員,也開始跨入車圈。

 

 

縱觀整個國內汽車產業(yè)在互聯網領域的格局,實際上也基本延續(xù)消費電子產業(yè)的總體輿論狀況——被稱為“花粉”的華為支持者,繼續(xù)擁護鴻蒙智選涉足的整車品牌,諸如智界、問界,想必還有今年下半年會正式登場的享界;而小米旗下的眾米粉,也隨著小米汽車的出爐直接平移。

 

 

此外,雖說蘋果已經官宣放棄造車,導致“果粉”基本和汽車隔絕,但卻不妨礙車圈內特斯拉品牌的粉絲直接可以視為平替。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講,當前的車圈似乎延續(xù)了國內消費電子圈的狀況,仍舊是個“三國殺”的局面。

 

但不要以為,推動車圈往“飯圈”方向墮落的,就只有跨界殺來的“手機廠”勢力。實際上在幾年之前,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新能源品牌,就曾搞出過不少大動靜。

 

“完全不理解,怎么現在還有人買油車?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么好?”在2021年12月18日舉辦的NIO Day 2021,蔚來品牌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斌曾經出語驚人:“實在不行就買寶馬的電動車,也不要買寶馬的油車?!?/span>

 

 

可想而知,一家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的CEO在公開場合這般開“地圖炮”,在當時引起了多么大的風波。不僅各路行業(yè)媒體紛紛吐槽,眾多燃油車主感覺遭到了冒犯紛紛表達不滿,甚至是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車主也來湊熱鬧發(fā)表意見。

 

對于自己的出格言論,李斌本人很快找機會進行了圓場,強調其原意是這兩年電動汽車產品越來越豐富,不同價格階段都有很好的產品。同時也承認了被截取的那段話有些“雷人”。反正是一副不希望把事情鬧大,希望和稀泥盡快結束風波的意思。

 

但CEO本人乃至于蔚來官方的態(tài)度是一回事,粉絲們的看法又是另一回事。然而面對廣泛的輿論不滿,部分當時已經展現出“粉圈”用戶冒了出來,堅決要維護自家品牌的“尊嚴”,與各路“黑粉”進行斗爭。

 

于是在知乎、微博、抖音等,幾大簡中互聯網前沿社交媒體平臺上,各方你來我往連篇的口水戰(zhàn),幾乎持續(xù)到了壬寅年的春運開始。這一仗打得可謂是莫名其妙,完全出乎了官方的預料與控制能力。

 

 

實際上,類似的粉絲“獨走”問題,早在21年8月底就已經發(fā)生過了一次。彼時在連續(xù)的兩場車禍中,有兩名蔚來車主因為對NIO Pilot功能的不當使用而遭遇嚴重后果。

 

對于智能駕駛技術,以三年前國內輿論的接受度來說,出了這類事情會引發(fā)各方關注,實際也是非常正常的。處理這類的輿情問題,一般由官方出面做好說明,擺出一個正確的姿態(tài),表達出負責任的態(tài)度,通常就能順利過關。

 

但那一次,有“五百名”蔚來車主站了出來。其聯合署名發(fā)表了一篇《蔚來車主對NP/NOP系統(tǒng)認知的聯合聲明》——“我們清楚知悉目前蔚來公司的NP/NOP系輔助駕駛系統(tǒng),而非自動駕駛系統(tǒng)或無人駕駛系統(tǒng):蔚來公司對NP/NOP的介紹、宣傳未對蔚來車主構成混淆和誤導?!?/span>

 

 

一個品牌的官方居然無法代表品牌本身,這就非常之尷尬了,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業(yè)對于自身輿論體系的失控。畢竟誰都知道,“獨走”的粉絲們往往最為“招黑”。

 

但作為一家志在擊破汽車產業(yè)老巨頭們構筑起層層壁壘的“新勢力”,無論蔚來也好還是其他的新晉品牌,乃至于現在正從其他賽道跨入車圈的各家勢力,都無法避免去借助粉絲們的力量,甚至是放任乃至故意引導擁護者們形成“飯圈”。

 

畢竟“飯圈”的存在于車企而言也有其價值——通過強化粉絲們愛憎情緒,來極大地拉高自身品牌的商業(yè)效率,實現非常高的營銷轉化率。

 

 

基于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yè)的諸多現實問題,筆者無意在此以個人有限的視角,去輕佻地用一篇微信推送文去肆意評判其中的對和錯。很多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只能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乃至于表達憂慮。而這些問題中的相當一部分,即便以自己的價值觀不能去理解和接受,但其存在本身也自有其內在的合理邏輯。

 

 

歸根結底,汽車畢竟是一種需要自身強大技術支撐的工業(yè)產品。而一款汽車產品到底是“好”還是“壞”,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有所謂“公論”存在的?!帮埲Α蹦芊糯笞约耶a品的“好”,夸大對手產品的“壞”,但終歸是無法顛倒黑白的。

 

但唯獨有一種東西,對于車圈乃至整個中國汽車產業(yè),可以說是有害而無益的。那便是——對于流量的極端化追求。

 

 

就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人稱“紅衣教主”,在互聯網界赫赫有名的周鴻祎,正因為追求流量所引發(fā)的一系列事端鬧得一地雞毛。

 

更早一些的時候,智己汽車CEO不知是為了博眼球還是為了什么其他的目的,在自家的智己LS6內上演了包餃子秀??上攵?,他未能收獲什么好評,反倒是引來了全網絡吐槽。

 

 

對于現今的互聯網產業(yè)來說,流量可能是一切的基石,絕大部分業(yè)務的根本。畢竟對于平臺企業(yè)來說,足夠的人氣和關注,才能帶來切實的業(yè)務轉化。但同樣的邏輯,不該被車企拿來套用。

 

畢竟,巨大的流量雖說直接關系到銷售線索的多寡,但一場二手豪車拍賣秀所引來的,主要還是慕富慕強的吃瓜群眾無效流量。而一旦那些路過“吃瓜”的流量,隨著熱度消散而徹底離去,最后又能沉淀下來多少可以實際成交的精準客戶呢?

 

對于本文所涉及到的宏大話題而言,寥寥三四千字的公眾號推送,是根本不能系統(tǒng)性厘清整個問題的。而本文實際上也僅僅是作者本人的一些憂慮,僅此而已,只是指出了問題的一面,卻也實在給不出什么解決的辦法。

 

 

不過總算還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主機廠安身立命的根本,歸根結底還是得造出好的產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22967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3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熱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