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發(fā)了一張車展的照片給我,問為什么祺智PHEV車頭掛著廣汽的G標,并且在本屆車展上祺智PHEV并非停靠在傳祺等一干車型跟前,而是靜臥在三菱的展臺。
一車兩賣,祺智PHEV身份成謎
朋友的疑惑在于祺智PHEV到底是不是廣汽傳祺的親兄弟,為什么他的后備箱上清楚寫著廣汽三菱,但是卻用著碩大的“G”字車標呢?要回到這個問題就得從去年11月份上市的祺智PHEV開始說起。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19日,廣汽三菱長沙工廠,祺智PHEV下線儀式以及上市會正在進行。祺智PHEV搭載第二代阿特金森1.5L發(fā)動機+12kwh三元鋰電電池,綜合續(xù)航里程可達到600km,其中純電續(xù)航58km,無電行駛百公里油耗僅為6.2L,百公里綜合油耗1.8L。最終,祺智PHEV以20.98萬-21.98萬的補貼前售價成為合資品牌最實惠的插電混動SUV車型。
算上國家和地方財政兩級補貼,祺智PHEV最終售價只有十七八萬,而對比自主汽車品牌的插電混動車型,如上汽榮威Erx5推出的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為26.59萬和28.59萬;比亞迪唐DM剛剛公布的預售價是25-30萬區(qū)間;WEY的首款插混P8售價為25.98萬起,可以說祺智PHVE實惠得的確不像合資產品。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祺智PHEV是屬于廣汽三菱的產品,從技術角度來說使用了傳祺GS4 PHEV的平臺”。從馮總的話里,我們不得不要先看看令人熟悉的GS4 PHVE車型。
傳祺GS4 PHVE是廣汽新能源基于熱銷車型GS4在2017年6月推出的混動SUV產品。在整體造型和尺寸上盡可能的保留了GS4的模樣,只有前臉的進氣格柵以及前后logo帶有藍色底紋和尾部“PHVE”字樣標識其混動的屬性。內飾也只有將原車檔把換成了新能源車常用的換擋旋鈕。作為插電混動,GS4 PHVE搭載1.5L阿特金森循環(huán)發(fā)動機和G-MC電耦合系統(tǒng)組成的混動系統(tǒng),其中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71kW;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30kW,其綜合最大續(xù)航里程超過600公里。
說到這,先暫停一下,你有沒有覺得GS4 PHEV與前文提到的祺智PHEV已經無實質區(qū)別了?一樣的動力技術、一樣的尺寸空間、一樣的藍底G標,還有一樣的市場售價……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前臉造型等細節(jié)設計略有不同之外,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購買祺智PHEV的要去三菱的4S店頭并享受合資待遇,而購買傳祺GS4 PHEV則只能去廣汽傳祺的渠道。
現在,我們似乎弄明白了,祺智PHEV實際上就是一車兩賣。
“雙品牌”實則是三菱為廣汽打工?
祺智PHEV的誕生正式宣告廣汽三菱成功開啟“雙品牌”時代,這意味著廣汽三菱是第一家同時導入兩家母公司產品的合資車企和第一家品牌車型同渠道銷售的合資車企。這與前些年應聲而來的合資自主不一樣,與之前長安自主部分車型使用長安合資代工也不一樣?,F實的畫面就變成了,祺智PHVE 三菱歐藍德、帕杰羅等車型同店銷售,但你買到的確實和傳祺GS4 PHEV沒啥兩樣的產品。此時,三菱車主會怎么想?
2017年三菱在全球銷量超過103萬輛,同比增長10%,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129160輛,同比增長56%,其中占三菱全球市場份額的12.5%。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三菱最大的市場,三菱會不會因此為“五斗米折腰”?2017年廣汽三菱累計銷量為121133輛,提前1.5個月完成全年10萬輛的銷售目標,同比增幅高到93%。同時,廣汽三菱也在該年成功跨入30萬體量的車企之列。廣汽三菱執(zhí)行副總經理張躍賽在北京車展現場也宣布“力爭在2020年達成年產銷30萬的發(fā)展目標。"
當廣汽三菱取得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新能源與雙積分同樣是繞不開的話題,當前廣汽三菱只有帕杰羅、歐藍德和勁炫三款燃油SUV產品在售,直接挪用母公司的新能源產品自然就是最快捷的辦法。
三菱新能源為何遲遲不引入中國市場?
作為市場跳板,祺智PHEV作為廣汽三菱的產品開賣可以理解,但同袍兄弟傳祺GS4 PHEV被誤傷的就幾乎沒有懸念了,同時先入為主的“G”標祺智以后又如何為三菱的新能源產品讓路呢?
三菱雖然一直給大家的印象產品是帕杰羅和EVO,但是實際上三菱踏足電動車領域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9年三菱推出i-MiEV是日本市場第一款純電動乘用車,2016年推出的歐藍德PHEV車型是全球首款混合動力四驅SUV。目前,三菱汽車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10萬輛,歐藍德PHEV同時還是占據2017年全球最暢銷插電混動車型榜單第二名的位置。
可見三菱手上本來就有的SUV和新能源兩張牌恰恰是最能在中國市場產生“王炸”效果。據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之前發(fā)布的名為“聯盟2022”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來看,聯盟整體銷量要完成1400萬輛,雖然聯盟中三菱的體量最小,但是卻是最大的增長突破點。所以,無論如何三菱一手的“王炸”早應該亮到中國市場,但是最終等來的確實廣汽三菱的“雙品牌”名義下的祺智。
包括本屆北京車展,廣汽三菱重磅亮相首款純電動SUV概念車E more與祺智PHEV一樣,同樣基于廣汽集團自主研發(fā)平臺。至于三菱的新能源產品和技術引入問題卻只字未提,或者說三菱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后祺智又該何去何從就更加讓人傷神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6771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