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
  3. 企業(yè)
  4. 東風賭嵐圖,嵐圖救東風

東風賭嵐圖,嵐圖救東風

autocarweekly 李一帆

<a class='link'  target='_blank'>東風</a>嵐圖,新能源,東風,嵐圖

7月29日,嵐圖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個東風汽車吊人胃口一年之久的高端品牌,初次見面,排場很大。

發(fā)布會開場畫風走的是宇宙路數,星空、銀河、光束、月球……畫面浩瀚無垠,背景旁白低沉渾厚地念著:“是重復過去的腳步?還是再一次成為進化的擔當?是面對曾經輝煌的贊許?還是面朝未知的勇氣?”

畫里話外都透著: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發(fā)布會的時間不長,但滿是氣場,首款概念車VOYAH i-Land亮相,鷗翼門展開,大有鯤鵬之勢;看臺上,湖北省、武漢市的重量級領導悉數列席,拿出了一副決戰(zhàn)決勝的姿態(tài)。

一瞬間就覺著,對東風汽車來說,嵐圖這個全新品牌,有點畢其功于一役的意思。

7月27日晚,東風集團發(fā)布公告,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回歸A股,發(fā)行數量不超過9.57億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即不超過A股發(fā)行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的10%。

東風集團稱,A股發(fā)行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全新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fā)項目、數字化平臺及服務建設項目、補充營運資金。言下之意,就是所為嵐圖。

消息發(fā)出后,7月28日,東風集團股價大漲,開盤漲幅18%,收盤漲幅13.5%。

嵐圖不但是東風集團今年的傾力之作,更被東風自己人稱作“未來十年里最重要的布局之一”。

或許因為某種程度上,嵐圖是決定日漸式微的東風自主品牌能否翻身的最后一仗了。

嵐圖并不好做。

且不說現在的汽車市場是否還需要全新的品牌,嵐圖的出場是否為時已晚,單看其背靠東風這顆大樹,也不一定好乘涼。

首先,東風自主品牌的“地基”打得并不算好,上半年,東風乘用車銷量30,211輛,同比下跌7.2%,這幾年自主品牌快速發(fā)展,然而東風乘用車的幾大品牌,卻要名沒名,要量沒量。

其次,東風集團缺乏打造高端品牌的經驗。

現在的自主品牌有兩家發(fā)展得還算不錯。一是紅旗,憑的背書是其它自主品牌難以企及的歷史和行政地位;二是領克,借的是沃爾沃的影響和技術。

相比之下,東風則略顯遜色,旗下幾大自主品牌基本都定位在低端市場,也沒有市場地位穩(wěn)固的合資豪華品牌,整體高端經驗心有余而力不足。

從這兩個角度看,很難說,嵐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東風試圖從其它地方彌補這些遺憾。他們在嵐圖身上投入了很多此前東風自主品牌沒有的資源和改變。

其一是定位。

嵐圖的定位很明確,高端品牌。但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在發(fā)布會上專門提到,這種高端,“不是追求奢侈”。

坦白講,現在讓我說出東風風神的品牌特色、產品調性,我是說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形容的,它們缺乏風格和性格。

但嵐圖一反過去,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設”。

它給自己的三個關鍵詞是“淡、靜、雅”。可以理解為,嵐圖的品牌形象定位在內斂、沉穩(wěn),有個性但是不張揚。

這其實和我在發(fā)布會現場嘗到的氣氛一樣,從首款概念車到場景布局,顏色、設計、風格,都格外統(tǒng)一,簡而不失其華。所以當“淡、靜、雅”三個字從竺延風口中一蹦出,我就覺著,嗯,味兒對了,就是這種冷淡簡約風。

這就是嵐圖種在我心里的明確的品牌形象和風格。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其實類似于家族式設計,選對了“人設”,后面的路會好走很多。

其二是獨立運營。

國有企業(yè)機構冗余,條框約束,轉型困難,東風也不例外。所以,為了讓嵐圖有更市場化的運作,提高效率后發(fā)先至,東風選擇讓嵐圖獨立運營。

他們不但成立了專門的嵐圖整車事業(yè)部,不從屬于東風旗下任何子版塊,而且這個月,他們的辦公地也從位于武漢市珠山湖大道663號的東風技術中心,搬到了武漢經濟開發(fā)區(qū)車城南路81號的人工智能科技園。

更多細節(jié)還沒透露,但至少我們已經知道,嵐圖,可以不再戴著鐐銬跳舞。

其三是全新的商業(yè)模式。

嵐圖將使用獨立的銷售渠道,不搭界東風旗下任何子品牌,同時,據嵐圖首席執(zhí)行官(CEO)兼首席技術官(CTO)盧放透露,嵐圖未來將采用“線上+線下”的創(chuàng)新營銷模式,4S店將不再是其唯一與用戶交流的場所。

除此之外,嵐圖還會搭建與用戶共創(chuàng)的開放平臺,讓用戶更多地參與到汽車定義與場景構建中去,雖然沒有透露更多信息,但聽起來有點C2B的意思。

總之,就是要讓用戶、電池、互聯網巨頭等各個生態(tài)領域的伙伴都成為品牌的朋友,共創(chuàng)產品和服務。

其四是團隊。

在嵐圖人看來,自己的團隊有一個特點和東風汽車迥然不同,那就是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傳統(tǒng)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等多個行業(yè)的100多家企業(yè),他們覺著,這是個“集大成的團隊”。

包括管理層。嵐圖汽車的核心管理團隊成員,有首席執(zhí)行官(CEO)兼首席技術官(CTO)盧放、首席品牌官(CBO)雷新、首席財務官(CFO)沈軍、首席運營官(COO)蔣燾等等,都是來自一汽、東風、英菲尼迪等汽車品牌的經驗豐富的管理層,可以說,東風為此聚集了集團內最合適的一批人選。

他們的想法是,“就像當年二汽籌備時全國聚寶一樣,現在的嵐圖也在全國聚寶?!?/p>

五十年前建設二汽的時候,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十幾萬建設大軍,在十堰揮灑血汗?,F在的嵐圖雖然規(guī)模式弱,可氣場一點沒輸。

發(fā)布會上,每個人的講話都不太多,但態(tài)度,是寫在臉上的。

嵐圖人的信心,很大一部分還是來源于對東風集團五十年造車的信任。

他們跟我說起東風是怎么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很多次提及,東風不但非零基礎,而且其實是國內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車的企業(yè)之一。

早在2001年,東風就成立了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其首款自主研發(fā)的混合動力電動公交車就實現了商業(yè)化銷售,再然后東風風神S30 BSG、E30、E30L、A60 EV等乘用車車型陸續(xù)上市,東風始終在不同車型之間做著轉型嘗試。

除了純電整車的研發(fā),近兩年的東風也開始在三電業(yè)務和出行服務等方面逐步探索。

2018年,東風電動車先后與深圳航盛公司、寧德時代合資成立了電控公司(雙方股比1:1)、電池公司(雙方股比1:1),還獨自辟出了東風新能源公司、東風暢行子公司,推出了“易微享”、“東風出行”兩大出行服務品牌,后來又和一汽、長安聯手組建了T3出行。

在面向未來的轉型和設計中,東風出發(fā)得不早,走的速度不快,但步伐一直堅定,他們計劃在新能源、新出行、智能網聯等新事業(yè)領域共計投資200億元,讓自己在新的賽道氣象重生。

而嵐圖,就是東風基于五十年的全價值鏈優(yōu)勢,重資本投入,并已經和華為、博世、騰訊、寧德時代等頂級供應鏈體系達成了深度合作的轉型和向上的載體。

未來的東風自主,很大程度將成也嵐圖,敗也嵐圖。

在談到嵐圖的品牌LOGO時,竺延風是這樣形容的,“過去我們是雙飛燕,今天我們是鯤鵬展翅”。

盡管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我們沒能等來心心念念的量產車,但如果日后的車型真能“鯤鵬展翅”成概念車那樣兒,我想嵐圖“扶搖直上九萬里”的理想,大約準成沒跑兒了。

來源:autocarweekly

作者:李一帆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121495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1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熱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