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發(fā)布消息稱原滴滴高管、原愛馳汽車首席人工智能官陳學文加盟廣汽,出任廣汽研究院首席專業(yè)總師,負責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在此之前,廣汽集團還宣布,同意其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與華為AH8項目的實施,后續(xù)廣汽埃安將與華為一同開發(fā)首款中大型智能純電SUV車型。
從以上接連發(fā)生的兩大事件來看,廣汽集團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頻頻加碼,背后透露出其向智能化深度轉型的決心。與此同時,廣汽集團戰(zhàn)略研究部部長黃志雄在今年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汽車論壇”上指出,“十四五”期間,廣汽要強化技術研發(fā)體系,其中加快智能網聯(lián)技術開發(fā)成為其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科技巨頭
資料顯示,2017年廣汽就開始整合優(yōu)秀資源,布局智能網聯(lián)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并在廣州番禺打造了廣汽智聯(lián)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現階段,廣汽在智能網聯(lián)和新能源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均集中在了廣汽埃安身上。
作為廣汽集團旗下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廣汽埃安于去年11月正式宣布獨立運營,其前身是廣汽新能源。梳理廣汽埃安最近幾年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我們發(fā)現其中不乏滴滴、華為、科大訊飛、百度等科技巨頭,其中,其與華為合作的內容更寬泛,次數也更頻繁,同時這些科技巨頭與廣汽埃安的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了一般供應商與主機廠之間的關系。
5月17日,廣汽埃安宣布與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圖源:廣汽集團)
比如,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的合作是基于共同研發(fā)一款真正前裝量產的全無人駕駛車,在這場合作中,廣汽埃安的優(yōu)勢是自動駕駛整車平臺及整車設計、制造能力;滴滴的優(yōu)勢在于自動駕駛軟、硬件技術研發(fā)等。
同樣,廣汽埃安此次宣布的與華為的合作也是以雙方共同開發(fā)智能汽車為基礎。廣汽集團提供的信息顯示,廣汽埃安與華為聯(lián)合開發(fā)的AH8車型是一款中大型智能純電SUV,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計劃于2023年底量產。此次雙方合作將基于廣汽GEP3.0底盤平臺、華為CCA(計算與通信架構)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臺,同時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既開放,也要守住“靈魂”
前不久,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的“靈魂說”引起業(yè)內廣泛關注。陳虹指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整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華為就成了“靈魂”,主機廠就成了“軀體”。隨后業(yè)內人士指出,陳虹的“靈魂”說揭示了傳統(tǒng)車企在向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與科技公司爭奪話語權的問題,也代表了大部分傳統(tǒng)車企的心聲。然而,在自動駕駛這條新賽道上,廣汽卻選擇與華為深度合作,其產品將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那么,采用這種合作模式的廣汽埃安在智能化領域是否還有主導權呢?
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還是要看廣汽埃安現階段擁有哪些“新四化”核心技術。
眾所周知,汽車智能化的理想載體是電氣化,而傳統(tǒng)車企向電氣化轉型的重中之重就是電氣化平臺的搭建,有了純電專屬平臺,才能將電氣化產品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這里的優(yōu)勢包括更長的續(xù)航能力、更高的安全性、更靈敏的操控和更高的智能化水平等。廣汽埃安在電氣化領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就是GEP全鋁純電平臺。該平臺在廣汽集團支持下耗資30億元打造,目前已經發(fā)展到第二代。該平臺以“電池+電驅”為中心布局,同時集三合一電機、開放式線控平臺、電控轉向等于一身,具有接口開放程度高、平臺穩(wěn)定性高和安全性高的特點,是業(yè)內公認的較為成熟的純電專屬平臺,也是較好的自動駕駛平臺。
GEP2.0平臺(圖源:廣汽埃安)
另外,基于現有產品如埃安S、埃安V等車型的暢銷,廣汽埃安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廣汽埃安的核心資源,有助于其持續(xù)改進智能駕駛等相關技術?!罢莆樟撕诵募夹g和用戶數據,廣汽埃安有與科技巨頭開放合作的底氣?!币晃粯I(yè)內資深分析師指出。
事實上,對于未來自動駕駛產業(yè)的分工,廣汽也有自己的判斷。去年10月,時任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席忠民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曾透露,“主機廠不會涉及底層芯片、硬件、感知系統(tǒng)等方面,而是要在感知、底層、芯片以及操作系統(tǒng)之上做相應的應用開發(fā),從而打造差異化體驗?!睆V汽埃安方面也曾對外表示,埃安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壁壘,但也不拒絕開放。
大批智能化成果將落地
當前,汽車產業(yè)正在快速向電氣化、智能化新賽道切換,傳統(tǒng)車企想要在新興領域掌握話語權不得不加快轉型的步伐。廣汽在“新四化”轉型方面算是走得比較快車的車企之一,旗下高端品牌廣汽埃安如今在售的車型已經增加至五款,分別為AION S、AION LX、AION V、AION Y以及6月下旬上市的AION S Plus。今年上半年,廣汽埃安銷量為4.48萬輛,同比增長128%。
根據廣汽集團制定的“十四五”規(guī)劃,至2025年,廣汽集團將挑戰(zhàn)汽車產銷量3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品占整車產銷規(guī)模的20%。按此推算,包括埃安品牌在內的廣汽新能源產品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AION LX首搭高精地圖,可實現全路段全速域脫手自動駕駛(圖源:廣汽埃安)
除了在“量”上有大幅提升外,廣汽集團也注重產品價值和科技含量的提升,黃志雄指出,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商業(yè)化發(fā)展將在“十四五”期間取得重大突破,屆時汽車軟件價值將超過硬件成為車輛價值的主要來源。為此,“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將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和開放合作,構建自動駕駛技術、智聯(lián)終端、云平臺、智慧座艙及電子電氣架構五大支撐平臺,掌握AI人工智能、5G、軟件定義汽車、大數據、信息安全及整車架構六大核心技術。與此同時,廣汽集團計劃到2023年大批量應用L3;2024年推動全新電子電氣架構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2025年實現特定場景下L4級智能駕駛的商業(yè)運營。
以上愿景的實現,既需要廣汽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其通過合作、聯(lián)盟的方式與科技巨頭或其它供應商聯(lián)手。再回到開篇,廣汽近期頻頻加碼智能網聯(lián),正是為其向智能化深度轉型做鋪墊。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馮涼爽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15166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