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出臺的相關辦法顯示,杭州市民購買電動汽車最高可享受政府補貼12.3萬元。
杭州市民享受的12.3萬元購車補貼包括國家補貼6萬元,杭州市最高補貼6萬元,個人燃油車換購新能源車額外補貼3000元。此外,售后6萬公里或3年內,還可享受0.09元每公里的充電補貼,充電補貼最高為5400元。
2011年,電動車研發(fā)將隨著電動車輿論氛圍的升溫進入加速階段。電動車方向無疑可以引導當代汽車進入最佳發(fā)展路徑。給予電動車購買者適當補貼,有助于提升電動車的市場認知度和普及率,是電動車發(fā)展的有力推進。但電動車補貼價碼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各城市財政狀況和電動車發(fā)展重視程度不同,補貼標準也不盡相同,容易引起諸種不協(xié)調因素。
一、過高補貼或產生逆反效應
過高補貼易引發(fā)兜售、誘購等負面猜想。購車者疑惑:補貼這么高,一輛車值多少錢?真正的好車會這么不好賣?從而對電動車質量產生懷疑,產生逆反心理。
中國傳統(tǒng)的買賣關系是買賣雙方兩相情愿、”上趕攏”不是買賣。如此高額補貼電動車購買,造成一時間電動車銷售”燒火棍子一頭熱”的局面,補貼的過熱更襯托出購買的過冷,增強越補越不買、你越親近我越疏遠的逆反效應。
二、補貼此高彼低此起彼伏或產生期待效應
既然補貼提升這么快,以后會不會再有提升?會不會有一天大家都不買,政府可以全部買單?從而引發(fā)觀望和持幣待購心理。
三、過于急切的兜售心理易引發(fā)電動車質量不自信猜想
銷售心理越急切,越容易被看出企業(yè)的不自信;政府的熱情過度未必能讓百姓領情。
四、高額補貼遭遇低質量產品之后將損失政府補貼公信力
必須真實告知購買電動車的市民,電動車質量性能處于提升之中,可能會有使用中的電池蓄電容量衰減、充電時間越來越長、電池壽命短、更換電池成本高等等一系列電動車使用中不易被接受的方面,因為百姓有知情權。中國產品的夸大性宣傳容易將產品最好的一面充分展示,不利的一面充分掩蓋。而一旦消費者在使用中逐漸發(fā)現(xiàn)而不是由政府或者產品生產者來告知產品的性能不足之處,消費者便會產生上當之感,從而對政府和企業(yè)的誠信產生質疑。即使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期望值較高,對產品的不足之處毫無心理準備,一旦使用中感覺不理想,也容易遷怒于政府的補貼獎勵購車政策。
高額補貼風險的客觀存在取決于我國的電動車產品并不是完美無缺無可挑剔。一旦消費者對電動車產品不滿意,高額補貼的政府鼓勵政策就將失去號召力和公信力。第一批享受補貼的消費者購車之后的負效應會經過口被傳播得到放大,高額補貼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就會打折,造成的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此,政府如果再想產生此前的號召力,必須加大補貼額度,使鼓勵電動車購買付出更大的代價。
產生上述效應的根源在哪里?
第一、事實上,政府的電動車補貼只是推動電動車發(fā)展的外因,消費者在充分認知的基礎上主動購買才是內因。內因不起變化,外因力量再大,也只能是燒火棍子一頭熱,一廂情愿。老百姓未必盡數(shù)領情。
第二、電動車的市場認知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時間過程。縮短而不是逾越這個過程,需要在產品推廣、宣傳介紹等方面充分發(fā)力。如果把電動車作為特殊獎品,將給公認的英雄模范人物、科學家、有貢獻的專家、高級知識分子等高層次人群,也許會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高額補貼兜售,不免有讓產品貶值的意味。
第三、高額補貼如能建立在產品達到國家標準、經過市場檢驗的基礎上,就不會有不自信的感覺了。這就需要高額補貼與產品質量性能的提升同步、和諧共進,產品過硬,補貼更有用。等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經得起檢驗、達到基本使用需求、讓消費者獲得一定的心理滿足的時候再通過高額補貼助推發(fā)力,內外合力,產品的推廣力度和速度、市場占有率擴大的效果才會令人滿意。
的確,高額補貼可以降低消費者對產品的挑剔心理,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但這恰恰降低了產品的檔次,有損于產品品牌提升。消費者的遷就是因為對產品降格以求。
要想加速提升電動車的市場認知度,提升電動車的性能是根本。舍此,就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
(編輯/李艷嬌)
來源:新浪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shichang/334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