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3月19日晚,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撞向了一名行人,并最終導致受害者遇難,而這也是第一起自動駕駛車輛導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事發(fā)當時,遇難者正推著單車在非人行橫道處穿過馬路,而Uber使用的一輛沃爾沃自動駕駛測試車從車行道上以65km/h的速度行進,但在橫穿馬路的行人面前,這輛測試車并沒有采取減速和任何避讓措施,而是直接撞了上去。
1、事故不該發(fā)生
對于一輛正在進行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來說,出現(xiàn)這種事故可以說是匪夷所思的,Uber自動駕駛車輛搭載的一眾激光雷達和光學相機理應在任何光照環(huán)境下識別到前方障礙物,即使行人存在不按交通法規(guī)行進的錯誤,測試汽車也應該會在相當充裕的空間范圍內采取安全措施。而且這輛事故車中也確實坐著一名Uber的工作人員,但是他當時坐在了測試車后排。
2、自動駕駛是否與人一樣有失誤
人與機器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的生命性和智慧性。人具有自組織功能,具有自主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人是有理智、有意志的智慧型動物。我們始終認為人工智能的優(yōu)勢仍是明顯的,尤其是在數據處理方面,重復而快的事情,機器非常適合做,做的比人類都好,比如說智能駕駛,機器能夠比人更準確的判斷出車速,更迅速的根據路況做出判斷和決策,所以未來,自動駕駛一定能做的比人類更好。但這次事故的莫名其妙體現(xiàn)了對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不可完全信任,仍需要更大量的系統(tǒng)完善和測試。
3、智能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是否需要循序漸進
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到無人駕駛的循序漸進。駕駛輔助一般是保持縱向的駕駛穩(wěn)定,比如自適應定速巡航(也就是ACC),是用于定速跟車前進;又比如車道保持,能夠將車輛保持在車道內行駛。組合起來就是在堵車環(huán)境中能夠控制車輛的方向和走停的堵車駕駛輔助系統(tǒng),是很實用。
而自動駕駛除了實現(xiàn)駕駛輔助的基本所有功能外,還可以允許車輛自動控制,駕駛員將脫離車輛控制而做其它事情,但在自動駕駛系統(tǒng)罷工時控制車輛。這也是對車輛的自動駕駛出問題時的保障。
顯然這次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屬于無人駕駛,駕駛員沒有接管車輛,而無人駕駛則可以沒有駕駛員,完全的車輛自主駕駛,應該是過于激進的現(xiàn)象。
4、國內自動駕駛也容易激進
按照今年1月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智能汽車創(chuàng)新發(fā)展戰(zhàn)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L3及以上)實現(xiàn)市場化應用;到2025年,新車基本實現(xiàn)智能化,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xiàn)規(guī)?;瘧?。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fā)布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近10%。
現(xiàn)實的自動駕駛的推進要遠快于規(guī)劃。在巨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誘惑下,很多家企業(yè)不顧技術與法律上的難題而選擇激進測試,至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路測細則的城市。而長春、杭州、深圳等城市也是急速推進自動駕駛的道路測試的政策。各地出政策似乎是賽跑,至少起步速度不能慢了。這也是一定的浮躁心態(tài)。
5、基礎的技術和法律等仍需完善
產業(yè)法規(guī)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是很慢的。目前的自動駕駛在國內面臨技術壁壘和法律法規(guī)空白尚未解決,企業(yè)的基礎技術實力并不強,產業(yè)化的基礎也不扎實。自主品牌近期的進步仍是應用層面的偏多。
此次UBER的撞人事件在中國可能不會有這樣大的風波,但我們也應該更謹慎的做好基礎的駕駛輔助等基礎的工作,不必一步等頂到最高級別的測試,似乎很先進。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崔東樹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6516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