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Bloomberg,作者:Kyle Stock
特斯拉能在電動車領域處于領軍地位,它的空中升級(OTA)技術功不可沒。在其他汽車制造商剛剛回過味來,開始生產長續(xù)航電動汽車時,特斯拉卻在智能汽車方面占據了相當大的先機。
一家名叫Sibros Technologies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正在努力改變這一現狀,立志要把特斯拉的技術帶到每一輛車上去。讓所有的電動車都能像智能手機一樣,進行遠程更新。
Sibros Technologies這家剛剛成立兩年的公司擁有多名特斯拉和Uber的前員工。這家公司正在銷售一種系統(tǒng),它可以將任何車輛都變成一個由固件和軟件組成的移動網絡端,所有軟件都與云端緊密相連,將重要更新下載到車輛上,同時將有價值的數據上傳至Sibros服務器。
2020年7月20日,Sibros宣布完成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總融資額已經超過1500萬美元。
12月29日,Sibros Technologies的首席執(zhí)行官兼聯合創(chuàng)始人赫曼特?西卡利亞(Hemant Sikaria)接受了彭博社的采 訪,他主要談到了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在軟件方面的掙扎,以及五年后的車聯網會是什么樣子。
赫曼特·西卡利亞(Hemant Sikaria)
說到最初創(chuàng)立公司的想法,西卡利亞表示,他自己家里有5輛車都是同一個牌子的,這5輛車都因為軟件問題被召回?!斑@太荒謬了,那是2018年初的時候。我當時開始考慮在汽車領域做些什么?!蔽骺ɡ麃啽硎?。
西卡利亞說,他遇到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按蠖鄶灯囍圃焐潭荚趪@軟件做大量的營銷,但沒有人能夠真正把它做好??梢钥隙ǖ氖?,有一些主機廠可以對他們車輛中的少數控制器進行軟件更新,比例大概是50或60個控制器中有4或5個??照{開著還是關著?窗戶開著嗎?燈開著嗎?這種簡單的事情是可以追蹤的。這都是很初級的?!?/p>
Q:為什么汽車的遠程更新如此困難?
A:原因是它和操作手機不一樣,手機只有一個芯片,一個操作系統(tǒng)。而車輛有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不同的車輛網絡,這非常復雜。“我們正在與全球的汽車制造商對話。它們中大多數僅可以從車輛上收集50個參數,而平均一輛車有4000到5000個參數?!?/p>
Q: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你是想為非特斯拉構建一個類似特斯拉的軟件系統(tǒng)?
A:是,也不是。無論特斯拉打造的是什么,都是為特斯拉的汽車打造的,特斯拉汽車有非常特殊的架構和設計。市場上每年銷售的車輛中,有數千萬輛都不是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制造的。
我們正在對話的汽車制造商有不同的車輛架構,需要以一種通用的方法來支持它們。我們不希望對每款汽車進行一對一服務。有兩個基本的構件需要到位:將軟件更新和診斷命令傳到車輛上,以及將有用的數據從車輛上傳到云端。
Q:目前有多少車輛在使用你們的系統(tǒng)?
A:目前有大約50萬輛車在使用我們的平臺。而且我們正在與十幾家汽車制造商合作,他們的產品涵蓋了從自行車、摩托車、滑板車到豪華車。
Q:銷售工作進行起來輕松嗎?
A:當我們第一次與主機廠談判時,他們會說,“我們已經解決了軟件更新的問題,已經找好了供應商,正在與之合作。但我們在數據收集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p>
當我們最終與他們達成交易時,會向他們展示數據收集,也會展示軟件更新。通常情況下,這時候他們會說,“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居然落后了這么多?!?/p>
Q:你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A:大多數汽車制造商仍然把軟件當作硬件來對待??蛻舳枷M诔跗诰颓宄刂烂枯v車的全套成本。一般我們提供的價格會包括該車的支持、集成和一切費用。客戶會預付給我們5年的貨款,所以我們的現金流是充裕。
定價很微妙,比較難把握。因為我們的價格要低于他們認為的自己內部進行構建的成本。但我們要搭建平臺,也要花兩年時間才能把它完全做起來。
Q:所以,一些汽車制造商試圖在自己內部構建對你們構成了威脅?
A:傳統(tǒng)的大型汽車制造商有幾百人從事空中編程或數據收集工作,他們已經在這個領域工作了多年。硬件、機械工程和軟件工程,它們分屬各自的領導,所以每個公司會有幾十個分管領導。所有這些又都歸在產品研發(fā)部,云計算歸在IT部門。在這些大公司里,你真的可能會迷失在人海里。
Q:你們最大的競爭來自于誰?
A:最大的威脅還是這些供應商。哈曼(Harman)和博世(Bosch)是最大的供應商。它們財力更雄厚,與汽車制造商的聯系也更深遠。
Q:三年后你們會在哪里?
A:行業(yè)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這就像2008年發(fā)布的初代iPhone。我相信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最初也沒有預見到,在他的平臺上建立了幾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
在汽車行業(yè),我們覺得自己就是那個iPhone。我們正在收集數據,進行一切診斷,這些工作將為未來的許多其他應用提供支持。無論這些應用是我們創(chuàng)建的,還是與合作伙伴一起創(chuàng)建的。
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在未來四年內能在1億輛汽車上使用,我們希望發(fā)展到汽車行業(yè)之外,可能是無人機,可能是采礦設備,可能是工業(yè)機器人。目前,我們的終極挑戰(zhàn)是將其應用至豪華轎車,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相當有信心可以投放到其他一些行業(y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yè)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3513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