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動星球
作者:@毓肥不肥
2021 大眾 Power Day 發(fā)布會已經正式結束,以下簡稱動力日。
發(fā)布會召開前,大家都在調侃,說這不就是特斯拉電池日的邯鄲學步嗎!甚至有朋友說出了那句「學特者生,像特者死」。
但看完這場發(fā)布會之后,我們覺得大眾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認真。狼堡巨人用它舊時代積累的一切資源,在迪斯的帶領下,正試圖完成一次蛻變——以一場電池日 Pro Plus Max Ultra 版的發(fā)布會為號角。
為什么說是電池日 Pro Plus Max Ultra 版?因為這場發(fā)布會長達兩個小時,而且涉及的內容也遠超特斯拉電池日,而大眾披露的關鍵數據,甚至和特斯拉一樣激進: 2030 年要在中國賣出 1200 萬輛純電車型;正式發(fā)布一體式電芯,橫跨入門級和主流車型;將在入門車型上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目標電池產能達 240GWh;等等。
我們略過了一些非關鍵信息,大家可以點擊原文鏈接到 YouTube 觀看直播回放,至于重點部分,我們會用超過百張截圖做記錄。時間緊湊,如有失誤煩請各位不吝指教。
馬上開始。
本場發(fā)布會分為兩大部分:電池/電池系統,以及充電/能源方案。
其中電芯部分首要介紹的,是 Unified Cell,我們暫時譯作一體式電芯:
它放在了動力日的開頭,但絕對不是開胃小菜——因為它是大眾集團 CEO 迪斯,也是大眾變革的引領者第一個做開場介紹,并由多位大眾集團高管分別介紹的。
它長這樣:
一體式電芯將于 2023 年正式量產,這個日期應該也是第二代 MEB 平臺登場的時間。
大眾用兩張 PPT 詮釋他們的電動化速度:Need for speed 極品飛車,哦不對,應該是「迫在眉睫」;以及「技術、時間和價格」
到 2030 年,大眾預計一體式電芯的份額將達到 80%,而獨立設計的電芯型號則只占 20%。
目前使用不同電芯設計的車型,都將逐漸統一使用一體式電芯。
預計使用一體式電芯的入門款純電車型,其電池成本將下降 50%。
一體式電芯也是分為不同化學成分的,其中入門級成本降低 50%,使用的是廉價化學成分;主流級成本降低 30%,使用主流化學成分;定制電芯成本可能會有上漲,但性能超高。
具體解釋下,就是會分成磷酸鐵鋰、高錳三元鋰、高錳鈷三元鋰,以及沒有算量產時間的固態(tài)電池。
具體到電池正負極,正極材料的要點在于供應鏈的穩(wěn)定、成本和續(xù)航,而負極影響充電效率。
傳統的鎳鈷錳電池正極成本不低,正極對續(xù)航影響較大。
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更低,續(xù)航也略低。
高鎳電池續(xù)航更長,但成本也更高。
負極材料方面,石墨是目前的主要材料,影響充電時間。
高硅負極充電時間更短,同時能小幅提升續(xù)航。
目前石墨-鎳鈷錳電池仍是主流,鋰離子-陶瓷-正極結構的固態(tài)電池仍未到來。
目前的電池技術可以做到 60 分鐘充滿,35 分鐘充80%;下一步是 50 分鐘充滿,20 分鐘充至 80%;固態(tài)電池可以做到 20 分鐘充滿,12 分鐘充電 80%。
以 ID.4 搭載的 77kWh 容量電池,跑一趟 450 公里的旅行(洛杉磯到賭城、慕尼黑到萊比錫、北京到東營)為例,目前的充電技術需要補能 25 分鐘,2025 年需要補能 17 分鐘,2025 年之后只需 12 分鐘。
此外,大眾的高性能電池也在保時捷的「賽車級」應用中發(fā)展。官方給出的成績是「800 伏高壓電池、冷卻和電子電氣部件,以及實際應用能力」。
未來大眾的高性能電池也立了幾個 flag,包括能量密度 +40%,重量 -30%,功率密度 +50%,可工作溫度 +35%,內阻 -25%,動能回收性能 +40%。
保時捷集團 CEO Oliver 表示,大眾集團的目標是「在高性能電池化學領域建立‘know how’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這其中需要新的材料、優(yōu)化電芯設計、高性能冷卻部件,以及賽車競技測試。
Oliver 強調稱新材料包括「新的電解質和添加物」——比如高硅負極。
高硅可以實現石墨 10 倍的鋰離子存儲、更低的鋰析出、更薄的厚度帶來更低的內阻。
但化學物質創(chuàng)新只占電池系統成本優(yōu)化的 2/3。
大眾表示純電汽車普及的主要目標,分別是增加體量、降低投放到市場的速度,以及降低成本。
在電池工業(yè)全鏈條上,大眾認為礦業(yè)和化學材質領域占據了電芯成本優(yōu)化目標的 80%,而制造環(huán)節(jié)可以降低另外 20%.
從原材料、提煉、先驅物、正極、電池、車輛、回收的完整鏈條上,大眾希望達到「買」和「賣」的平衡。
現階段的制造環(huán)節(jié),大眾希望從「復雜制造+高投資+高能耗」進化到「緊湊循環(huán)」。
量化到小目標,就是減少 50% 制造空間、減少 30%投資,以及減少碳排放。
從新型工廠出來的,會是新型電池包:從現在的電芯-模組-Package,進化到 Cell 2 Pack,甚至 Cell 2 Car。
伴隨一體式電芯同時發(fā)布的,還有大眾的電池商業(yè)閉環(huán)。其中包括電芯、電池系統(Package)、一手使用、二手使用以及電池回收。
大眾希望通過濕式冶煉,可以達到 95% 的原材料回收再利用。
「原材料」占據電池組的多少比重?大眾表示以 400 公斤的電池為例, 95% 復用的原材料多達 82 公斤。
為了回收電池,大眾建立了第一家專門回收 EV 電芯的工廠,位于薩爾茨吉特,已經于 2021 年 1 月投入生產。
至于電池的其他部分,大眾也有詳細計劃。包括回收利用正極材料,從而每輛車節(jié)約 1 噸的 CO2 排放;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降低成本,讓利消費者。
迪斯表示,如果大眾徹底完成電動化轉型,那么其在歐洲市場的電池需求,就將達到 240GWh。
因此,大眾將在全球建立 6 家自有電池工廠(迪斯真的說了 Gigafactory 這個詞),每家實現 40GWh 的產能,配合大眾滿足自身需求。
本地化和規(guī)?;彩请姵刂圃熘匾画h(huán)。
基于綠色法案,大眾集團將在 2030 年將純電車型份額提升至 60%。
由此催生的 6 家電池工廠,首家將是與 Northvolt 合作的電池廠。
目前大眾的兩家電池工廠產能為 30GWh,計劃將與 Northvolt 建立高端一體式電芯工廠,在薩爾茨吉特自建走量型一體式電芯工廠。
最終目標是更清潔、更捆綁式、更簡潔、量產更快,以及更高產。
Northvolt 工廠在建車間長這樣:
薩爾茨吉特工廠將于 2025 年投入量產。
放兩張目前的電池工廠試產截圖:
2019 年,當時大眾表示將在中國建立研發(fā)中心,現在實錘是電池工廠了,起了個名字叫 Center of Excellent,暫時譯作牛逼中心吧。
另外,歐洲四家牛逼中心位置和時間如下圖:
大眾認為,下一波電池技術發(fā)展將會集中在自研自產+關鍵供應商的路上。
總結下電池的成本降低目標,電芯設計降低 15%,制造過程降低 10%,正負極材料 -20%,電池系統 -5%,總體降低 50%。
迪斯表示未來車輛會是家庭與電網之間的紐帶。
因此,大眾將把「Power」作為核心競爭力,包括電池、充電設施,以及電池管理。
其中的關鍵樞紐,是大眾將在全球(主要是中歐美)建立高速充電網絡。
而充電也是不愿意購買電動汽車的前三位理由之一。
所以大眾會針對不同城市推出不同計劃,本文主要講中國,有 14 億人、150 多個大城市和 500 萬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國家。
到 2025 年,中國純電汽車年銷量將達到 475 萬輛。
大眾屆時將會在中國推出 15 款 MEB 車型。
大眾希望 2025 年實現超過 200 萬輛的中國市場純電年銷量,到 2030 年實現 1200 萬輛的中國市場銷量目標——2030 目標的表述比較模糊,我們也不太清楚到底是年銷量還是總銷量。
目前中國有接近 50% 車主認為充電時是不方便的或者是更費時的,電動車比汽油車的續(xù)航里程短了接近 50%,另外有 40% 的車主無法安裝自有充電樁。
同時,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充電樁。
充電樁的中國困境包括 81% 都是交流慢充樁、30% 的樁被汽油車占用了、30% 因為維護不及時壞了。
大眾的解決方案,是和一汽、江淮和星星充電打造的 CAMS 開邁斯充電站。
大眾將開邁斯充電站定義為零焦慮頂級充電解決方案。
開邁斯 2021 年的目標,是在 8 個城市建立超過 500 個充電站,超過 6000 個充電樁。
到 2025 年,大眾希望在中國建立超過 17000 個充電樁,全部是 120kW 起步,包括 180kW,甚至 300kW 功率的超級快充樁,覆蓋中國大部分城市。
除此以外,大眾還帶來了他們的 Powerwall。
前段時間,大眾的充電機器人被曝光,輿論的基調是謹慎不看好,但短短不到半年后,它的量產版就要來了——以家居儲能設備的形式出現。
平時充電機器人可以連接家用儲能盒,內置電池可以為家庭供電,需要時可以移動至汽車旁邊充電,同時可以接受車輛反向充電——以 ID.3 為例,其電池最高支持儲能盒供應家庭使用 5 天以上。
更關鍵的,是這張 PPT:「我們的愿景和任務,是憑借正確的能源管理以及智慧儲能系統,讓充電總有一天成為免費的?!?/p>
今天不寫結語了,大家評論區(qū)自由發(fā)揮,我們明天見。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4227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