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部分的內容一縮再縮,還是花了 6 分鐘篇幅,羨慕雷軍 1 分鐘就能講完」。
在智己 L6 技術發(fā)布會現場,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幾乎全程拿小米 SU7 當活靶子。
劉濤是懂玩流量的,但很快也為自己在發(fā)布會上的失誤買單了。
當晚智己官方、劉濤本人就向小米道歉了。
原因在于,劉濤將小米 SU7 Max 前后碳化硅永磁同步電機的配置,說成了前交流異步、后碳化硅永磁同步電機。
雖然劉濤在發(fā)布會后澄清了這一失誤,但小米并不認可劉濤的個人道歉,而是要求智己公開澄清并道歉。
在小米連發(fā)三文后,智己最終對發(fā)布會上提供的錯誤標注做出澄清,并向小米汽車公開致歉。
原本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沒想到智己很快也發(fā)文稱:遭到水軍惡意網暴,并直接向有關部門舉報。
看來事情不只是「我犯錯,我道歉」這么簡單了。
對這場鬧劇,看似是小米用強硬的態(tài)度扳回了一局。
但被罵上熱搜的智己也沒輸。
一是在智己在道歉函上偷偷給自己打了一波廣告。
其次,這一罵也讓智己出圈了,至少成功打入了小米的粉絲圈。
一位訂了小米 SU7 Pro 版的用戶向汽車之心說道,原本大半年的交付周期就已經夠猶豫了,現在對比智己L6 的后輪轉向、靈蜥底盤的操控和價格,鎖單的決心就更小了。
自從小米 SU7 成為當下汽車圈的當紅炸子雞,市場上并不只有智己在碰瓷小米,包括吉利系、比亞迪系都在嘗試接住小米這潑天的流量。
業(yè)內人士表示,當小米將手機廠商的營銷方式帶到汽車圈之后,車企們開始比誰更敢說,誰更敢赤裸裸地挑戰(zhàn)雷軍的營銷,智己只是一個開局。
01、智己不冤,小米也不好惹
如果說特斯拉的鯰魚效應是激活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那么掀起汽車圈營銷大戰(zhàn)的非雷軍莫屬。
金句、燈光、鋼琴聲、貼臉對標競品... 這是在小米 SU7 發(fā)布會之后,友商們總結出產品發(fā)布會如何達到破圈的要素。
比如在新款騰勢 N7 發(fā)布會現場,騰勢 CEO 趙長江接連甩出各種金句:
公布價格環(huán)節(jié),騰勢還復刻雷軍對競品細致分拆講解的招數。
再比如美系豪車品牌凱迪拉克發(fā)布了一系列「椰樹風格」海報,標題取名為「對不起,搞了 120 年營銷忽然給我整不會了」,海報上每一句話幾乎都在暗諷小米 SU7。
哪吒汽車 CEO 張勇更是直言,要向雷軍學習營銷。
一時間,整個行業(yè)都在學習小米、模仿小米和碰瓷小米。
為什么最后只有智己受到了小米的反擊?
原因有三。
一是智己玩過火了。
比起其他友商暗諷手法,劉濤幾乎全程都在指名道姓地「炮轟」小米 SU7。
無論是外觀設計、三電系統,還是智能化水平,劉濤暗里沒少「陰陽」小米 SU7,明里也直接把其作為對標產品。
在提到智能座艙時,劉濤先提問:「什么才是真智能?」
接著又羅列出了雷軍在發(fā)布會上所帶貨的手電筒、手機支架、外接氛圍燈等一系列配置。
更精彩的是,劉濤還指出,真生態(tài)不挑手機品牌、原創(chuàng)設計是一輛車最貴的配置之一,光靠模仿產生不了好的設計,更走不出中國汽車自己的路。
最后公布價格環(huán)節(jié)上,劉濤還來一句:「最近友商一直對 Model 3,我們對標小米 SU7」,直接拿小米 SU7 當活靶子。
用網友的話說,這哪是智己 L6 技術發(fā)布會,這分明是一場小米 SU7 吐槽大會。
二是產品誤導的輿情。
「大家現在都是拿著放大鏡來看小米 SU7,我們壓力很大」,雷軍表示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整車用料,小米 SU7 成為了全民監(jiān)督的現象級產品。
這正是處于風口浪尖的小米要面對的——既要接得住這潑天的熱度,也要 Hold 得住細節(jié)。
反之,面對智己將小米 SU7 Max 關鍵參數錯誤標注的問題,如果小米沒有及時擺出強硬態(tài)度,必然會引起小米 SU7 用戶的不滿,甚至發(fā)起欺瞞消費者的維權。
對于小米 SU7 質量上的質疑,小米通過一系列《小米 SU7 答網友問》進行回應。
但對于智己的錯誤標注,在科技圈拼殺十余年的小米自然不能容忍。
三是小米汽車不好惹。
對小米汽車而言,真正的商戰(zhàn)剛開始,臺下短兵相接才是最真實的商業(yè)實戰(zhàn)。
「懇請各位,如果吐槽還請口下留情,給大家鞠躬了」,面對友商的產品圍剿、參數對標,甚至遠在大西洋的賈躍亭炮轟和質疑,雷軍反擊的姿態(tài)擺得足夠低了。
生涯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不容失敗,最為關鍵是雷軍的態(tài)度。
在此之前,小米的公關、法務已經針對抹黑小米 SU7 的行為做出強硬回應,而這次智己正好踩在了地雷上,小米「拿起法律武器」的動作本身就是擺出態(tài)度。
連發(fā)三文聲明,既是小米對智己「無底限對標」的一種反擊,同時也是小米在向整個汽車圈傳達一種信號:小米汽車不是好惹的。
02、輿論交鋒后,還得比產品
這一場商戰(zhàn),雖說智己贏得了出圈的機會,但一定程度上也稀釋了大眾對智己 L6 的產品關注度。
從產品定位看,小米 SU7 是智己 L6 一個繞不開的對手。
作為智己第四款車,智己 L6 幾乎 All in 了上汽集團所有的尖端技術,包括靈蜥數字底盤、光年固態(tài)電池以及全國都能開的智駕系統,這些是智己 L6 在技術上的三個關鍵詞。
先說百萬級仰望 U8 同款的原地掉頭。
智己 L6 首發(fā)搭載了上汽自研的靈蜥數字底盤,通過全車三軸六自由度整車運動的協同管理,號稱為汽車裝上「超級小腦」,能實現更靈活精準的底盤控制,也能配合空氣彈簧保證駕駛的穩(wěn)定性。
這還只是操控上的技術提升,靈蜥數字底盤還有秀肌肉的一面。
比如全系標配后輪轉向系統,能夠實現原地掉頭、橫著走、斜著走,同時轉彎半徑還可以做到 4.99 米。
這是什么概念?
作為參考,同尺寸的轎車轉彎半徑都在 5.7 米左右,比如小米 SU7、智界 S7 的轉彎半徑分別為 5.7 米和 5.67 米,而智己 L6 的數據相當于小型車大眾 POLO。
其次是存在爭議的半固態(tài)電池。
在發(fā)布會之前,智己官方一句「行業(yè)首個準 900V 超快充固態(tài)電池」的宣傳語引來不少爭議。
趙長江表示,這個時候在宣傳半固態(tài)車用電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戲。
作為智己 L6 的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回應,智己 L6 用的是第一代半固態(tài)電池,明年會開發(fā)第二代產品,最終到第三代才是全固態(tài)電池。
固態(tài)電池的爭議算是解決了,但這有什么用?
劉濤表示,搭載固態(tài)電池的智己 L6 直接上 900V 平臺,峰值充電功率 400kW,實現充電 12 分鐘,續(xù)航補能 400 公里。
同時在相同重量下,該固態(tài)電池的電量是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 160% 以上,CLTC 工況下續(xù)航超過 1000km,且價格上還不超過 33 萬元。
拿蔚來 150 度半固態(tài)電池為例,李斌說這塊電池的成本相當于一輛 ET5(29.80 萬),成本離譜到只租不賣。
再比如市面上極氪 001、廣汽埃安 LX 的兩款千里續(xù)航版本,兩者的售價分別為 40.30 萬元和 46.98 萬元。
相比之下,智己 L6 搭載的 133 度半固態(tài)電池包簡直是白菜價,甚至可以說是買電池包送車。
不過,基于全新的制造工藝帶來的成本提升和產能等問題,劉濤表示,「光年版初期會有產能爬坡的限制,因此在交付數量上不會太多?!?/span>
最后是全國都能開的智駕系統。
智己 L6 全系標配激光雷達 + 英偉達 Orin-X 芯片,并且智己 NOA 同樣能夠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做到「有導航就能開」,四季度就能開通全國。
從技術維度來看,無論是靈蜥數字底盤,還是半固態(tài)電池,智己 L6 在底盤和電池上其實比小米 SU7 高出一個層次。
換句話說,兩者的比拼已經脫離了淺層次的參數對比,而是上升到誰是更好看、更好開、更好坐的運動轎車。
目前來看,智己 L6 在這幾個維度上更勝一籌。
但劉濤的營銷能力畢竟不比雷軍,一次營銷事故導致罵聲淹沒了智己 L6 的技術和配置。
這也難怪網友提議:要不智己以后請羅永浩來講吧。
03、沒有基因優(yōu)勢,車企賭上身價「買流量」
劉濤點名道姓挑戰(zhàn)小米 SU7,原因在于關鍵詞:流量。
手機時代以流量效應引爆產品的打法,放在汽車圈依然奏效。
在傳統車企人士看來,這種打法以往在汽車圈并不常見,而小米將過去在手機上的營銷策略復刻到汽車上,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換言之,比起流量加持的小米,留給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們的生存之路是如何「買流量」。
所以,當小米成為車企們圍觀、模仿的對象時,汽車圈衍生出了三種致敬雷軍的營銷方式。
一是高管的線上口水戰(zhàn)。
不論是手機行業(yè)還是汽車行業(yè),各個廠商之間的明爭暗斗少不了,但汽車廠商之間一直維持表面和氣的局面,即便是技術上的分歧,到頭來也會以市場銷量論輸贏。
在小米 SU7 上市之前,市場上不僅有吉利、華為、造車新勢力等品牌對其形成圍剿之勢,各派高管也在教雷軍如何造車。
二是模仿雷式發(fā)布會。
比起以往傳統車企發(fā)布會主要面向供應商、經銷商,雷軍的發(fā)布會延續(xù)了過去手機行業(yè)的打法,發(fā)布會更聚焦于大眾。
小米 SU7 發(fā)布會不僅引起全民圍觀,雷軍還能將車頂的防曬、手電筒、人車家生態(tài)等產品力,真正的講到了消費者的心坎里。
從小米 SU7 的市場反饋來看,目標客戶徹底破圈,霞光紫的外觀和防曬特性吸引了很多女性客戶。
雖然雷軍的內容看起來會像是一個不懂車的發(fā)布會,但他的目的,就是跟不懂車的消費者一起從 0 到 1 認識小米 SU7。
這種營銷效果顯然是更容易出圈的,這也是為什么業(yè)內玩家一致要向雷軍學習營銷。
三是直接拿產品當靶子。
這是數碼圈盛行的競品參數對標風格,目的就是為了找出差異化優(yōu)勢。
典型的案例是,雷軍拿特斯拉 Model 3 當起了背景墻,而劉濤用同樣的方式拿小米 SU7 當活靶子。
這三種方式的一個共性是——如何才能跟小米綁定的更深,爭取一個與小米 SU7 同臺競爭的機會。只想要消費者在體驗小米 SU7 時,能夠在第一時間聯想到誰是競品對手。
拿吉利和保時捷來說,在小米 SU7 上市之前,類似「外面全是吉利」、「吉利圍剿小米 SU7」等話術看似是在調侃,實則每一句話都在強化吉利與小米之間的關系,包括保時捷的門店也吸引了不少圍觀「真·小米 SU7」的消費者。
從結果上來看,新極氪 001 自上市后累計大定訂單已近 4 萬輛,騰勢 N7、智己 L6 分別收下了 3378 輛(上市 4 小時)和 1 萬輛(盲訂 23 小時)的成績。
目前,小米入局,并未擠壓其他車企的生存空間,反而為那些向小米學習的車企開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22640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