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大牛說
  3. 李彥宏投下一顆定時炸彈,8個月后"炸掉"汽車方向盤

李彥宏投下一顆定時炸彈,8個月后"炸掉"汽車方向盤

人類正在跑步進入自動駕駛時代。無人駕駛,是一場中美之間面向未來的科技制高點之爭,大國之爭,現(xiàn)在看來,中國人有很大的希望勝出。

百度廠長Robin為了自動駕駛第二次英勇地“獻身”了。

2017年11月16日,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當眾承諾,其與廈門金龍聯(lián)合開發(fā)的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阿波龍”將于2018年7月量產。

“阿波龍”將會是地球上第一款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沒有油門的、面向公園、景區(qū)等特定場景的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

李彥宏再次將自己放到了火山口之上,因為全世界的目光再次齊刷刷地聚集到他身上,看看百度到底能不能兌現(xiàn)諾言?時間還有8個月。

相比于上次不惜以身充當測試工程師,在眾目睽睽之下把無人車弄上五環(huán),并收到一張罰單,李彥宏這次“獻身”的力度更大。 當然,這兩次“獻身”將可望被銘刻于產業(yè)發(fā)展史。

無人駕駛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個第一次,一個個milestone,不斷地被奪走。在2017年即將步入尾聲之際,有一家中國科技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家明確宣布無人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計劃的公司,車評君深感欣慰。

毫無疑問,李彥宏的宣言,是一顆丟進無人駕駛產業(yè)圈的重磅炸彈,使得全球范圍內的無人駕駛產業(yè)制高點爭奪,進入了白熱化的慘烈狀態(tài)。

無人駕駛進量產時代

全球無人駕駛產業(yè),在過去的24個月時間內,猶如烈火噴油,PPT和高調令人目不暇接,這樣的時代要被終結了。

巨頭們要給這個市場定下新的游戲規(guī)則,講故事的時代結束了,到底行不行,出來走幾步。

這就意味著,任何組織或個人,以后在吹噓自家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都會被追問一個問題,請問您的產品什么時候能夠量產?在此之前,人們可以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他,現(xiàn)在顯然行不通了。

李彥宏給這個市場立了一個標桿: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沒有剎車的自動駕駛汽車,小規(guī)模量產的時間表是2018年7月。

自此以后,全球無人駕駛產業(yè),就此作別“PPT”進入“量產時代”。

全球軍備競賽

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性,無論怎樣渲染都不過分。一方面,它將極其深刻地改變人類交通行業(yè)。每年將會挽救數(shù)以百萬計的生命,為飽受通勤擁堵煎熬的人類省下大量的時間用于做其他事情。

同時,無人駕駛技術,是AI技術發(fā)展最根本的表現(xiàn)之一。

每一家有實力的企業(yè),都希望能夠率先在無人駕駛技術取得突破,不斷奪取各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里程碑。

2017年的秋天,北美市場率先掀起了新一輪自動駕駛技術量產和商業(yè)化的“軍備競賽”。

來自于傳統(tǒng)車企陣營的通用汽車率先發(fā)力,接連釋放重磅炸彈:

2017年9月12日,通用推出第三代自動駕駛車型,并宣布具備量產可能,但沒有透露量產時間;2017年10月4日,通用宣布收購激光雷達制造商Strobe;10月16日,通用宣布,成為全球第一家進入紐約曼哈頓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

GM全部的努力,是在于試圖讓人們相信,它有可能率先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德意志銀行的一位分析師被說服了,公開發(fā)生力挺。通用的上述努力,導致其股價在45天之內漲了150億美金,再次斬特斯拉于馬下。

科技公司不能坐視被通用搶了風頭,全球首家大規(guī)模研發(fā)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谷歌,現(xiàn)在的Waymo,對通用的挑釁給出了直接的反擊:

2017年10月10日,Waymo發(fā)起了“Let’s talk self-driving cars”的活動,在亞利桑那州大規(guī)模投放廣告,教育用戶。

10月13日,Waymo發(fā)布了一份長達43頁的“Waymo  Safety Report”,全面告訴用戶,Waymo如何保障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

10月30日,Waymo在全球范圍內首度邀請媒體參觀他的自動駕駛研發(fā)基地——Castle。

11月8日,Waymo宣布,已成功完成地球上首次沒有司機的公共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測試,震驚世界。

在整個的9月份、10月份和11月初,全世界都在看著美國人演出,不斷地宣布一個又一個重大科技進步,羨慕嫉妒恨。

2017年11月16日,終于有人站出來回應山姆大叔了。是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豪氣地宣布:將于2018年7月,量產沒有方向盤、剎車、油門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阿波龍”。

這一計劃,宣布了中國人再度強勢加入全球自動駕駛“軍備競賽”。這幾乎也是第一次,中國的企業(yè)在自動駕駛競賽中奪得桿位,獲得領先。

在此前的11月15日,科技部宣布將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

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同時宣布,百度與雄安新區(qū)合作,將其打造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出行城市,雄安極有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能夠全面支持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城市。

車評君可以斷言,在無人駕駛產業(yè)的全球競爭中,目前的參與者只有中國和美國,中國有極大的機會勝出。

中國的機會

車評君認為,無人駕駛產業(yè)的競爭,將分為以下幾個維度:技術、產品、商業(yè)模式、政策和用戶教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中國都有機會勝出。

1、商業(yè)模式

美國無人駕駛產業(yè)的特色是科技公司和傳統(tǒng)車企“窩里斗”,中國科技公司和車企則以“將相和”為主。

美國的科技公司如谷歌、蘋果和特斯拉,與傳統(tǒng)車企通用、福特競爭激烈。

比如在美國自動駕駛測試法規(guī)的制訂過程中,通用試圖給科技公司“下套”:他們提出,鑒于科技公司沒有造車經驗,為了公眾安全,這些公司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時,需要額外申請。這引發(fā)蘋果公司的不滿,他們公開致信NHTSA,呼吁不要歧視科技公司。

這種競爭,意味著美國的每一家企業(yè),都需要獨資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和推廣。比如特斯拉賣車的毛利約為25%,遠遠高于傳統(tǒng)車企的15%,但因為研發(fā)和運營成本分攤不利,長期虧損。

中國企業(yè)則更加務實,傳統(tǒng)車企和科技公司彼此通力合作。百度開源自己的自動駕駛平臺,不賺買軟件的蠅頭小利,志在數(shù)據(jù)和市場份額,依托于所獲取的海量數(shù)據(jù),快速提升AI能力和產品能力,再提升市占率,未來可賺云端服務的錢。

而車企則無需組建龐大的AI和自動駕駛軟件研發(fā)團隊,只需搭建產品化和集成團隊,快速將產品落地、量產和搶占市場,并節(jié)省大筆研發(fā)經費。車企只需確保供應安全就行,沒有必要一定要花冤枉錢“造輪子”。

未來的車企,核心競爭力在于定義汽車產品,以及在特定市場的用戶運營。不是AI能力,也不是造動力電池的能力。

顯然,中國自動駕駛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的效率更高,商業(yè)模式更合理。

2、產品技術

在產品技術上,盡管包括華為、騰訊、阿里都在研發(fā)自動駕駛技術,但截至目前,這幾家科技企業(yè)還沒有明確的戰(zhàn)略和商業(yè)模式,不足以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在Q3財報分析會上,騰訊集團總裁劉熾平非常坦率地告訴分析師,他們的自動駕駛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

車評君可以毫無疑問地指出,百度Apollo平臺代表著現(xiàn)階段中國自動駕駛的水平,李彥宏在百度大會上的量產承諾,使得中國在全球自動駕駛產品技術之爭中,擺脫了長時間被美國吊打的尷尬局面。

百度和中國為什么在產品技術上有機會贏呢?

車評君認為,Apollo平臺的開源和生態(tài)的策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截止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70家自動駕駛生態(tài)公司,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共享出行、激光雷達、地圖、芯片、政府、大學、零部件供應商,進入了這個生態(tài)。Apollo是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生態(tài)系統(tǒng)。

這么多的產業(yè)參與者,同在一個生態(tài)內,共享自動駕駛研發(fā)中的問題,共享測試里程數(shù)據(jù),共同貢獻和完善自動駕駛代碼,甚至于未來共同維護3D高精地圖。毫無疑問,將會促進產品技術更快地升級和迭代。

陸奇曾多次表態(tài),生態(tài)和眾包,使得百度的Apollo平臺迭代速度遠遠優(yōu)化美國的競品,這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能贏的關鍵。

3、應用和法規(guī)

中國另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是,用戶對科技和創(chuàng)新的接受程度非常高,相比于 “保守”的美國人,我們的市場教育成本會低很多。這將導致,自動駕駛產品在中國的落地速度會遠遠快于美國。

另外,中國政府的行政效率遠遠高于美國,在自動駕駛立法上終將勝出。

一個例子是,關于自動駕駛測試法規(guī)的立法,美國從奧巴馬時代就開始推進,但現(xiàn)在美國人民處于特朗普政府的“服務”之中,特朗普以推翻奧馬巴的政策為使命。

目前,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自動駕駛測試法規(guī),終于走到了參院表決階段。但對不起,特朗普政府現(xiàn)階段的重點是稅改和醫(yī)改,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議員們正忙于為此展開“撕逼大戰(zhàn)”,其他的案子請排一下隊。

大規(guī)模量產的預測

盡管小規(guī)模的量產將會在2018年實現(xiàn),但自動駕駛汽車真正全面大規(guī)模量產,依然會面臨如下的挑戰(zhàn):

1、 激光雷達成本還太高,估計到2020年,才能降到可接受的范圍。

2、 車載AI自動駕駛計算芯片的計算能力還難以達標,成本也不理想,尤其是難以滿足嵌入式的要求,現(xiàn)在測試車車上還需要扛著比較大的機箱到處跑。芯片層面,估計也要到2020年,才能滿足規(guī)模量產的需求。

3、 線控執(zhí)行機構的量產,還有一定的挑戰(zhàn),博世、大陸等大廠的排產計劃會在2020年-2023年左右。

人類要想全面擁抱大規(guī)模量產的、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恐怕要堅持到2020年。但在此之前,在很多具體的應用場景,人們會陸陸續(xù)續(xù)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自動駕駛汽車,尤其是在中國。

結語

車評君認為,無人駕駛汽車無論是小規(guī)模量產,還是大規(guī)模量產,極大的概率會率先發(fā)生在中國,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無人駕駛產業(yè)的領導者。

如以上判斷成真,鑒于李彥宏的兩次“獻身”,應該給他大大地記一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58783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6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大牛作者

建約車評

熱愛汽車,熱愛自主,信奉科技,信奉市場。為你帶來前瞻科技和產業(yè)深度報道。微信號: jianyuecheping

  • 252
    文章
  • 14120
    獲贊
閱讀更多文章
熱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lián)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