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公安部交強險數(shù)據(jù),2023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達(dá)725.4萬輛,同比增長38.6%。其中純電動車終端銷量492.4萬輛,占比達(dá)68%,相比2022年下降8%;得益于比亞迪、理想等車型銷量的高漲,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包含增程)終端銷量達(dá)233萬輛,占比超32%,相比2022年上漲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終端銷量,與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年度新能源乘用車?yán)塾嬇l(fā)量(886.4萬輛)相比,相差161萬輛,與2022年相比多了近35萬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市場庫存正在快速增長。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動能正逐漸消退。在經(jīng)濟(jì)下行的當(dāng)下,2024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能否出現(xiàn)“爆炸式”的增長,有待觀察。
品牌TOP20方面,2023年比亞迪以239萬輛的終端銷量再次奪冠,其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奪得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和埃安,其中埃安以領(lǐng)先五菱15,591輛的優(yōu)勢,首次站在了領(lǐng)獎臺上。
隨著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崛起,五菱從2021年的銷量冠軍一路下滑至2023年第四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新勢力品牌理想、深藍(lán)、騰勢均在2023年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理想從2022年的第九躍升至2023年第五,深藍(lán)和騰勢均首次上榜。同時,蔚來、小鵬、零跑、極氪的終端銷量也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排名均有所提升,而唯獨哪吒的終端銷量和排名出現(xiàn)了下滑。
五菱、奇瑞、長安、歐拉、東風(fēng)、榮威等傳統(tǒng)品牌的排名均出現(xiàn)了下滑,而吉利、寶馬、紅旗和幾何的排名均有提升,其中吉利從2022年第15名躋身榜單第10,紅旗和幾何首次上榜。
TOP20品牌占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的84%,相比2022年的86%下降2個百分點,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集中度在下滑,競爭更加激烈。
車型TOP20方面,2023年,特斯拉Model Y以超45.7萬輛的終端銷量,超過宏光MINIEV奪冠。而曾經(jīng)的“神車”宏光MINIEV,由于海豚、海鷗等小車型的熱銷,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跌落至第七。
榜單前五中,除了Model Y,其余四款均是比亞迪旗下車型——海豚、元PLUS、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比亞迪2023年度新上車型——海鷗“后來居上”,已超越宏光MINIEV位居第六,其發(fā)展勢頭迅猛,2024年有望與Model Y爭奪冠軍位置。
除了海鷗,比亞迪旗下另一款2023年度值得關(guān)注的車型是宋Pro DM-i,其首次上榜并躋身第十。
新勢力品牌,埃安旗下兩款車AION S和Y均躋身榜單前十,理想旗下三款車L7\L8\L9均上榜,騰勢D9也首次上榜。而哪吒V、QQ冰淇淋、奔奔E-Star、風(fēng)神E70等均落榜。
TOP20車型榜中,比亞迪旗下車型占據(jù)10款,特斯拉、五菱、埃安旗下車型各占據(jù)兩款,理想車型占據(jù)三款,長安旗下1款車型。這20款車均來自品牌榜前六旗下車型。
對比批發(fā)量來看,比亞迪的終端量和批發(fā)量相差超62.3萬輛,除了出口量24.2萬輛外,比亞迪有超38萬輛的庫存量。而特斯拉相差超34萬輛,這些量基本都被用于了出口。
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的終端量和批發(fā)量相差十幾萬外,長安和幾何也相差超十萬,除去出口量后,兩者也同樣有上萬的庫存量。
根據(jù)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yán)塾嫵隹诹窟_(dá)104萬輛,同比增長71%。TOP20品牌中,除了理想外,大部分品牌或多或少均有出口,除去出口量,各個品牌的庫存量也不少,這也意味著庫存量多的品牌,尤其是比亞迪、長安等品牌,在競爭更加激烈的2024年,將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
品牌同比增幅來看,得益于騰勢D9的熱銷,騰勢汽車同比增幅最大,實現(xiàn)超15倍的增長。騰勢旗下目前除了D9,2023年相繼上市三款車,N7、N8和騰勢X,但銷量表現(xiàn)均一般。
深藍(lán)、理想、埃安和紅旗同比均實現(xiàn)三位數(shù)增長,其中得益于深藍(lán)S7的上市,深藍(lán)品牌同比增長超1倍,受益于理想L7\L8\L9銷量的熱銷以及年末的降價促銷,理想汽車實現(xiàn)179%的增長。
受益于Aion Y Younger的推出以及持續(xù)降價促銷活動,埃安實現(xiàn)超1倍增長。紅旗在2023年“火爆”了一把,主要原因是其價格“大跳水”,狂降11.7萬元,性價比超高,獲得了網(wǎng)約車市場的青睞。
而長安、五菱、歐拉、哪吒和奇瑞同比均出現(xiàn)下滑。其中奇瑞下滑最嚴(yán)重超42%,主要原因是旗下車型QQ冰淇淋和小螞蟻銷量的崩塌,而其目前仍未有爆款推出,可以預(yù)見的是,2024年奇瑞仍很艱難。
2023年批發(fā)量前六的車型排名為Model Y、元PLUS、海豚、宋PLUS DM-i、秦PLUS DM-i和Model 3,與終端銷量排名有明顯差別。尤其是Model 3,終端銷量排在第12位,而批發(fā)量超過海鷗排在第六位,主要由于部分Model 3用于了出口。
對比終端銷量和批發(fā)銷量,兩者差距最大的,除了Model Y、Model 3和元PLUS(這三款車出口量多)外,宋/秦PLUS DM-i、海鷗、海豚、宋Pro DM-i、、漢DM-i、騰勢D9等比亞迪旗下車型終端量和批發(fā)量相差均超萬輛,這也意味著它們的庫存量也相對多,2024年面臨的壓力也相對大。
車型同比增幅方面,2023年新上市車型海鷗、五菱繽果和理想L7三匹“黑馬”后來居上,實現(xiàn)年銷量超10萬輛,成為真正的爆款,尤其是在2023年4月26日上市的海鷗,其以破竹之勢成為比亞迪旗下銷量最高的車型。
除了這三款車型外,騰勢D9同比增幅最大,實現(xiàn)超16倍的增長。在2022年8月23日正式上市的騰勢D9以119182輛的批發(fā)銷量,一舉超過別克GL8,終結(jié)了GL8超20年的不敗神話。至此,新王登基,騰勢D9成為中國市場全品類MPV的銷量冠軍。
理想L8、L9、宋Pro DM-i、埃安AION S、長安LUMIN、埃安AION Y均實現(xiàn)三位數(shù)增長。其中,得益于快充的優(yōu)勢,在2022年6月10日上市的長安LUMIN的月銷量快速突破萬輛,并躋身榜單TOP20,取代奔奔E-Star成為了長安旗下一款主力車型。
而宋PLUS DM-i和宏光MINIEV均同比出現(xiàn)了下滑。其中宏光MINIEV下滑超40%,主要原因是海鷗、長安LUMIN、吉利熊貓mini等性價比高的微型車的上市,讓宏光MINIEV逐漸失去了競爭優(yōu)勢。但隨著第三代馬卡龍的推出,宏光MINIEV在2023年末得以重生,預(yù)計其2024年的銷量將穩(wěn)步提升。
2023年長城梟龍MAX,吉利銀河L7,長安深藍(lán)S7增程版等多款圍攻宋PLUS DM-i車型的上市,使得宋PLUS DM-i的終端銷量同比下滑超3%。
2024剛剛開年,特斯拉再次率先打響“價格戰(zhàn)”的第一槍。與2023年不同的是,這次,一直宣稱不降價的理想,也率先加入降價潮的行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超15家企業(yè)加入了這場“價格戰(zhàn)”。正如乘聯(lián)會所言,“開局即決戰(zhàn)”,預(yù)計第一季度的新能源車市將有強勁增長。
隨著小米SU7、銀河E8、小鵬X9、理想MEGA、問界M9、理想L6、極氪007、零跑C10等重磅新車的上市,可以預(yù)見的是,2024年的新能源車市又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fēng)”的廝殺。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shuju/2168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